奧推網

選單
健康

這臺手術才半小時,甦醒竟要兩小時!

復甦室的小護士送完一個全麻病人回來了,我看比平時時間多了一倍就問她怎麼了,沒想到一問她就哭了。原來是剛送的一個80歲的老人家做腰椎手術,手術醫生為了讓家屬安心手術結束就告訴家屬手術時間只花了不到半小時。

結果由於患者是老年人,術前本就存在高血壓、冠心病,等甦醒完全之後花了快兩小時。家屬又擔心又等得不耐煩了,一身牢騷無處發洩,扯著我們復甦室護士罵了一頓。後來經過我們醫生解釋,家屬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在我們麻醉界流傳著一句話“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就是說的是在外科醫生眼裡手術有大小之分,但在我們麻醉醫生眼裡,所有的麻醉都有著風險,我們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要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外科手術的發展離不開麻醉醫生的功勞。因為有麻醉醫生作為堅強的後盾,外科醫生才能毫無顧忌地進行手術,術中不用擔心患者是否疼痛、是否生命體徵異常。

當手術結束後麻醉醫生停止給病人注射麻醉藥物,等待藥物代謝,病人進入甦醒期。而每個病人體質、用藥、手術刺激均不一樣,藥物使用種類和劑量也不一樣,對藥物反應程度不一。因此,甦醒時間很難明確,從半小時到兩小時不等。一般認為,凡術後超過30分鐘呼喚不能睜眼和握手、對痛覺刺激無明顯反應即視為甦醒延遲。

氣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在患者甦醒後才能拔出氣管導管,此時很多患者還未完全甦醒,如果沒有麻醉醫生,仍然存在著生命危險,隨時有可能再次呼吸抑制。所以,一般拔管後我們會送患者入復甦室繼續觀察,待患者甦醒更好,達到離開手術室標準,才送回病房。離室標準是我們麻醉界的前輩根據大統計資料得出的能基本確定患者安全的措施。而這個患者雖然手術很快,但是由於因為甦醒後容易入睡,而且入睡後血氧稍微減低,復甦室醫生認為離開手術室存在危險,所以繼續觀察直到達到離室標準才送回病房。

在術前,患者如果合併有低鉀、低氧、嚴重代謝性疾病、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等情況容易出現甦醒延遲。當然,如果出現異常的甦醒延遲,我們麻醉醫生肯定會做出判斷,採取相應的措施加速甦醒。

老年人的全麻有著老年人的特殊性。老年人不單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而且由於脂肪組織含量增多、血漿蛋白含量下降、肝臟的酶水平降低、腎臟排洩功能下降等等這些原因藥物代謝減緩,甦醒本就較平常延長。所以,當外科醫生手術後告訴你手術結束,但並不代表麻醉已經結束了。只是他們外科手術的工作結束了,而我們的麻醉工作還在繼續進行著。

麻醉是科學問題,不能以人的意願為轉移。麻醉醫生的工作就是要保證患者舒適的睡覺,更要保證患者安全醒來。

本微信公眾平臺所刊載原創或轉載內容不代表米勒之聲的觀點或立場。文中所涉及藥物使用、疾病診療等內容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