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被誤解的中醫:5000年前已有解剖,3000年前已有剖腹產

關於中醫,人們有很多誤解,其中之一就是認為中醫不懂人體解剖,不會外科手術,擅長外科的華佗只是一個異類。

問題在於,如果中醫不懂解剖、不會外科,古人如何得知五臟六腑,如何得知經絡,如何發明血管、消化、生殖等詞彙等等?

其實,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考古發現,都證實中醫有著深厚的解剖傳統,也有著不俗的外科水平,比如考古發現中醫5000年前已有解剖,3000年前已有剖腹產。

重慶大溪遺址,5000年前古人懂解剖?

上世紀50年代,在重慶巫山縣大溪地區,考古發現“大溪遺址”,距今6400年~5300年,其中一具屍骸卻讓人不解。

這具屍骸是一位30—35歲的壯年男性,被六支骨鏃分別從鎖骨、肋骨、胸部等處刺入,精確地刺中了死者的五臟六腑(見下圖)。

顯然,這個男人遭遇了一場酷刑,場面非常血腥、殘忍,讓人不忍直視,但如此酷刑的背後卻又引人深思,因為如果不瞭解人體,就很難如此精準的刺中五臟六腑。所以,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大溪先民對人體結構已有一定的認知。

楚國叫“楚”,與一次剖腹產有關

作為周代南方大國,楚國為何叫“楚”,連司馬遷都沒有搞明白,《楚世家》中沒有提及楚國國號由來,後世為此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本世紀初橫空出世的清華簡,其中的《楚居》篇卻輕鬆解開這個千古謎團,告訴世人楚國為何叫“楚”。

周文王時,楚國先君鬻熊的妻子妣厲,懷孕生子時遭遇難產,醫生採用了剖腹產的手段,最終妣厲死去,兒子(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荊(荊與楚皆直接得名於荊條之荊)條將她包裹埋葬,為了紀念妣厲,於是楚國後人就稱國家為“楚”、“荊”、“楚荊”、“荊楚”等。

造成母死子活的剖腹產技術,水平如何暫且不談,但能夠進行“手術”,還能保住一個,無疑說明時人對人體已有不俗的認知。問題在於,3000年前的中國人,對於人體解剖是不是真的已有不俗的認知,尤其是相對落後野蠻的楚地?事實上,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考古發現,都表明當時中醫較為精通人體解剖。

治水的大禹,或許也是剖腹產而出

除了鬻熊破腹取子之外,史書上也有多處記載3000年前的解剖行為,比如以下二例:

首先,相傳黃帝時期的神醫俞跗,擅長外科手術,治病時多采用外科手術,除體表切割手術之外,尚可做腹部手術。《史記·扁鵲傳》記載:“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煉精易形。”其中的“割皮解肌,洗滌五臟”,是典型的現代外科技術。

其次,《山海經》記載“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因此大禹極有可能是剖腹產而出。對於這一段話,東晉郭璞註釋為“鯨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顯然郭璞認為大禹是剖腹產而來的,或許也可以說明東晉時剖腹產並不奇怪。

無論上述兩例可信度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商代對人體已有較深的認知了,甲骨文可以證實這一點,比如“孕”字就是婦女懷胎之象形(見上圖),“心”字就是心臟的象形(見下圖)。因此,商代中醫對人體應該已有不俗的認知,楚人鬻熊能夠採用剖腹產手術也不算奇怪。

到了周代,對人體解剖就更為精通了,相傳始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明確提出“解剖”,都有講述解剖的專門文字,對相關人體的五臟六腑、血管、骨骼等,都有長度、重量、體積、容量的詳細測量,其中一些器官名稱沿用至今。可見在春秋戰國時,在先人探索的成果上,中醫解剖學肯定出現了進一步發展。

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必然是逐漸深入的,這些解剖知識一代又一代流傳,最終被後人驗證、歸類,記錄在《黃帝內經》等醫學書籍中,因此從《黃帝內經》記載的醫術水平來看,也可以反證楚人破腹取子的可信度。

關於中醫解剖,漢宋時都曾有過大規模解剖活動,從而推動了中醫大發展,漢末出現張仲景、華佗(從漢代中醫解剖學發展來看,他給曹操開顱還真未必失敗)等,宋朝出現一大批涉及人體結構的書籍,解剖成就令人歎為觀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查閱。

或許,正是因為古人對人體有著較為深入的認知,所以才有中醫曾經的輝煌——探索出當時條件下最先進最合理的治療手段。換言之,中醫體系的建立,不是空談,不是玄幻,而是與古人對人體的切實認知有關。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宋朝之後中醫逐漸不再解剖,以至今人誤以為中醫體系缺乏解剖學基礎,於是由此就不太相信中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