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君臣關係為什麼會如此親疏?君心難測的典故出自哪個典故?

《鬼谷子·內揵》中主要講述了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當領導的需要明辨是非,善於納諫;做下屬的要及時勸諫,進退得當,君臣之間的相處才能和諧,而其中的關鍵又在於感情是否相合,這決定了君臣關係的親疏和好壞。

自古伴君如伴虎,常伴於君王左右看似風光,實則每天都在面臨著殺身之禍。所謂君心難測,君王們在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後,為了防止臣子擅自窺探聖意,其實常處於一種喜怒無常的狀態中。楊雄作為西漢時期的著名思想家,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在《解嘲》中寫道:“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做臣子的想要遊說君王,就應該時刻保持謹言慎行的態度,有一顆靈活變通的頭腦,才能在突發事件當中隨機應變,全省而退。這便是《鬼谷子·內揵》之精要。

鬼谷子

春秋有五霸,其中第二位就是晉文公。有一天,晉文公正在舉行晚宴,此時廚師端上了一盤肉給他吃。當晉文公正要享用時,突然發現肉上居然還剩有毛髮沒有清理乾淨,這讓晉文公十分生氣。於是他召來了廚師,嚴厲的呵斥道:“這肉上還有毛髮,你是想噎死寡人?”廚師聽後大驚失色,連忙跪地求饒說:“大王,我犯了三條死罪,請大王數罪併罰:第一、我用磨刀石將刀磨得非常非常鋒利,能夠切肉卻切不斷毛髮;第二、我用木棍穿肉時卻沒看見還有毛髮沒清理乾淨;第三,我用肉置於熾熱的爐火上烤,將肉烤熟了也沒有將毛髮燒掉。”話說到這,晉文公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看來是有人要故意陷害廚師。

晉文公

這個時候我們來分析一下廚師的表現。廚師非常清楚,自己做的肉是不可能有毛髮的,已經知道受了冤枉,雖然十分害怕,但沒有喪失理智,反而迅速地冷靜了下來,主動做自我反省,以退為進訴說自己冤屈。這種婉轉的方式,顯然要比直言喊冤的效果要好,廚師正是依靠了隨機應變才能夠躲過殺身之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要保持冷靜,想辦法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都表達出來,才能夠靈活地控制住局面,從而從中獲利。

君王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道理會一直流傳下來,故事的啟發同樣適用於現代社會的職場中。當你的工作成果不被上級領導看好時,你的第一想法是據理力爭、大聲辯駁,還是先控制情緒,避免衝突呢?通常情況下來說,會建議你先忍耐一下,同時先自我反省,找到問題所在,而不是急於辯解。如果想要事物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溝通的技巧,並且要對時機把握準確。

孔子

先聖孔子第75代後裔,孔幹先生的座右銘曾經提到過:“待人應守儒家之忠誠,治世應持法家之嚴明,創業酌用兵家之權變,養心可奉釋家之超脫,行文當如縱橫家之靈活,讀書當如墨家之兼愛。”忠誠二字的解釋有很多種,其中可以表現為對君主保持忠誠,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這種忠誠並不意味著愚忠,當君主昏庸無道、朋友卑劣無恥的時候,還保持中翅,那就十分不應該了,對於這種愚忠的態度,鬼谷子也明確地表示了反對,所謂:“上暗不治,下亂不寤。”就是這個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

縱觀歷史長河,任何一個興盛的朝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才濟濟。一個賢明的君主總能夠慧眼識英雄,找到為他所用的忠臣良將。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大唐盛世,“貞觀之治”千古流芳,他之所以能夠建立偉業,正是因為他的知人善任。李世民曾經詢問過魏徵:“歷朝歷代的君王,為什麼有的賢明,有的昏聵?”魏徵回答他說:“能夠廣泛地聽取大家的意見,擇善而從,就是賢明;如果偏聽偏信,只憑借片面之詞就做決斷,那就是昏聵。所以要主動聽取他人的建議,才能夠了解實際情況,不被奸佞矇蔽耳目。”

如有有幸生在一個明君的時代,正人君子們自然可以透過努力獲得功名利祿;如果不行存活在一個昏君的眼前,即使你再敢直言勸諫、為國為民也無法收穫成功。此時就要當機立斷,果決的做出決定,脫離黑暗的籠罩,以求自保,如果不明智的選擇了“不撞南牆不回頭”,固然勇氣可嘉,但終究會撞個頭破血流。

商紂王

歷史上也有很多反面典型可以借鑑,就如比干與商紂王的故事。當時紂王決定要攻打徐夷的一個大國,經過幾年艱苦卓絕的戰爭,雖然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商朝內部的軍事實力大為削弱,比干向紂王進諫,建議休養生息,再興征伐之事,但紂王卻置若罔聞。等到天下百姓被壓迫得苦不堪言,名不聊生之時,周族帶兵反抗商朝的統治,同時得到了一眾子民的支援。紂王聽到訊息之後,怒火中燒,但此時商朝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因此紂王決定帶領朝歌城內的一眾夷族俘虜前去迎戰。比干知道了情況之後,覺得一群烏合之眾無法與周族抗衡,所以向紂王建議不要硬碰硬,應該固守朝歌以待援軍前來。紂王不聽,反而將比干以擾亂軍心治罪,判了一個斬立決。之後商周大軍對峙於牧野,由於新收編的俘虜軍心不齊,臨陣倒戈,商軍因此大敗,紂王也自焚於摘星樓,周取商而代之。

比干

《鬼谷子·內揵篇》中雖然講述瞭如何掌握言辭技巧去遊說他人,並讓他採納自己的意見,但也提到了君子應該具備洞察先機的能力。能夠在事情惡化之前,就有所察覺,並且果斷地做出去留的決定,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倦鳥要在太陽下山之前開始飛回巢穴,而不是等到完全天黑之時才行動,否則就會凶多吉少。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現代社會,假如當你正身處一家公司,你的領導不願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反而固執己見;你的公司正遭遇重大危機,卻無法自救的時候,就一定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及時採取行動,以便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