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海嬰:拼爹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拼爹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今經常會聽到“拼爹”這個詞,事實上,作為名人的後代,享受耀眼光環的同時,也負擔著巨大的壓力。

周海嬰作為大文豪魯迅的兒子,自然有許多人關注著他,甚至以他父親的標準,為他貼了許多的標籤。

他幼時因患上哮喘而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人們便覺得魯迅的兒子連課都跟不上;自己爭取合法的權益,也被世人詬病。

一、光環下的壓力

如果說人心裡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那麼世俗眼光的標籤便是一道枷鎖。

人們總是有一種固化的思維,認為魯迅的兒子就應該成績優異,既寫得了好文章,又淡泊名利,是錢財如糞土。

可事實是,周海嬰並不喜歡文學,更不擅長寫作,小時候背古詩文就十分困難。

他們關心的不是周海嬰,而是魯迅的兒子,因此才會對其懷著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周海嬰達不到這個期望和要求,便有各種流言蜚語。

他從小體弱多病,上學的時候患上了哮喘,不得已停止了一段時間的正常教育,在家修養。

在很短的時間裡,關於周海嬰的傳言就有許多的版本,最後一傳十十傳百,傳言演變為魯迅的兒子竟然跟不上學校的課業,而人們也信以為真。

面對外界的種種傳言,小小年紀的周海嬰感到壓力很大,最後只得自嘲說,母親難產時自己被產鉗夾壞了腦袋。

表面上看,他懂得自我安慰,而背後的心酸和無奈,只有自己懂得。

周海嬰從小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魯迅卻並不像世人一樣要求兒子,他只希望兒子可以開心成長。

正是有了父親這樣的期望,周海嬰的生活才有了一絲的光亮。

二、生活受到的約束

作為魯迅的兒子,周海嬰的生活自然不能和普通孩子一般。因為父親的離世,他的童年過得十分艱難。

周海嬰七歲的時候,父親便離開了。此後,他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

當時社會動盪,時局混亂,母子兩人的生活十分不易。由於魯迅的特殊身份,他們更要承擔不同於常人的壓力。

母子倆住的地方,時刻有假扮販夫走卒的特務盯梢,監視許廣平和周海嬰的一言一行。小小年紀的周海嬰,就活在巨大的恐慌之中。

為了安全,母子倆輾轉到了香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由於周海嬰喜歡無線電技術,便學習了相關知識,在家裡架了天線玩。

幾天後,他就被要求將這些東西拆掉。因為這些東西太引人注目,怕被人盯上。

周海嬰十分不捨,卻也只能服從命令,將那些東西拆掉。

有一段時間,他喜歡上了橋牌,不久後,便有“魯迅的兒子不好好讀書,一心打橋牌”的傳言流出來。

就因此事,上級專門找他談話,讓他專心讀書,不要沉迷玩樂。

這些約束讓周海嬰感到十分痛苦,就因為自己是魯迅的兒子,所以自己處處受到約束,活在世俗眼光的枷鎖之中。

三、不畏世俗,衝破枷鎖

周海嬰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父母並不要求兒子多麼優秀,而是尊重兒子的選擇。

看到兒子痛苦生活著,許廣平鼓勵兒子作出改變。她告訴周海嬰,魯迅早就說過:

“孩兒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或許正是因為自己身居風口浪尖,才更懂得平凡可貴。說到底,魯迅只希望兒子過得開心快樂而不是像自己一般,一生沉浮。

在母親的支援下,周海嬰有了邁出第一步的勇氣。他遵從自己的興趣,一心研究無線電技術,最終成了無線電的專家,還涉獵了攝影領域,生活過得充實而又豐富。

世人覺得,周海嬰必須像他父親一般,不愛名利,而他卻決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父親所著的文學作品,自己本該是版權費的合法繼承人,但是自己卻並沒有享受權力。

因此,周海嬰就父親的稿費支配權的問題,和人民日報打起了官司,要求對方將父親的稿費歸還。

這場官司打了許多年,最後以周海嬰勝訴結束。透過這場官司,世人便給周海嬰貼了“愛錢”的標籤。

可以說,世人的種種標籤,各種流言蜚語,曾經壓的周海嬰喘不過氣來,好在,最後他終於活成了周海嬰,而不是“魯迅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