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張姓沒出過皇帝?張良之孫張九齡:官至唐朝宰相卻沒出過皇帝

談秦說漢(442)歷史上張姓沒出過皇帝?五胡亂華時代的前涼國,疆域擴張到了裡海

張姓始祖可以追溯到黃帝第五子青陽之公子揮,因其“夜觀弧月”製造出弓箭,被黃帝賜姓為“張”。經過多代繁衍生息,到了春秋時期,張姓在晉國成為的大姓。

“三家分晉”之後,張姓嫡系後人張開地去了韓國做了韓昭侯的相國,韓國滅亡後,其孫張良在楚漢之爭中輔佐漢王劉邦,被封為留侯。留侯張良之後,第三十世孫張九齡,官至唐朝宰相,這一脈出過“天師”,卻沒有出過皇帝。

晉國張姓的一個旁支去了魏國,生有張儀一脈,後來張儀去了秦國做官,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到了西漢時期,張儀的後人張耳輔佐漢高祖平定天下有功,被封為趙王。晉惠帝時期,張耳的第十七世孫張軌開創了“前涼國”基業。

“五胡十六國” 之“前涼”(318年~376年)立國58年,都城姑臧(今甘肅涼州)。歷經張軌、張寔(shí)、張茂、張駿、張重華、張耀靈、張祚、張玄靚、張天賜共九代君主。

“前涼”的基業開創者,張軌(255年~314年),晉惠帝時期的涼州刺史、護羌校尉公元301年,西晉王朝歷經“八王之亂”後,隱居在宜陽郡女幾山的張軌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兼任護羌校尉,在涼州姑臧築城。張軌舉家搬遷到了涼州,開始了在涼州的世代經營。

涼州在張軌的治理下,內除盜賊、課農桑、建學校,發展軍事抵禦鮮卑人的入侵,讓涼州的老百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張軌也因此漸漸樹立了很高的威望,而張姓在涼州也成了名門望族。

公元311年,“永嘉之亂”中,西晉都城洛陽被匈奴鐵弗部的“漢趙”胡人攻破,晉懷帝被虜走。京城大量世家大族、宗室子弟、豪門望族、宮遷技師、天師高僧、商賈百姓為躲避中原的戰亂,都湧入涼州。

為充實涼州人口,合理地安置流民,張軌增設了武興、晉興兩郡。同時,為改善涼州的經濟環境,下令鑄造流通“五銖錢”以代替“以貨易貨”。

公元314年,張軌去世,享年59歲,葬於姑臧。張軌治理涼州13年,人口與經濟有了大幅的提升。張祚稱帝后追崇其為武王,理論上他是“前涼國”的第一代開國君主。

“前涼”第二任君主,張寔(271年~320年),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公元314年,張軌死後,其子張寔被晉愍帝任命為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張寔執掌涼州後,大力發展軍事,多次出兵勤王,成為一方諸侯。但同年,洛陽被圍困,晉愍帝只得向“漢趙”投降,西晉滅亡。

司馬睿帶領宗室渡過長江,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大批縉紳﹑士大夫及庶民百姓為躲避中原戰亂,也跟著晉元帝 “衣冠南渡”來到建康。也有相當一部分士紳與百姓,選擇了西往涼州。

張寔不贊成晉元帝南渡,於是仍在涼州沿用晉愍帝的年號,視晉愍帝為正統。因此他在向東晉王朝稱臣的同時,也與扣留了晉愍帝的“漢趙”保持關係,各不得罪。

公元318年,晉愍帝被“漢趙”劉聰殺害。這時,除了司馬睿的東晉王朝外,南陽王司馬保也稱帝。但司馬保很快就被“漢趙”劉聰打敗了,司馬保的二萬多殘餘兵馬全部投靠了涼州,張寔的軍事力量迅速地強盛起來了。

這時,中原已經形成了多個胡人割據政權:丘沈建立了“丘漢”,李雄建立了“成漢”,劉淵建立了“前趙”, 慕容皝建立了“前燕”,劉芒蕩建立了“芒蕩漢”,薄洪建立了“略陽公國”,胡亢建立了“胡楚公國”,虛降權渠建立了“虛除秦王國”,段末秠建立了“遼西公國”。

而張寔的手下也不知從哪裡弄到一方皇帝玉璽,暗示張寔天命所歸,也可以稱帝,但張寔不為所動。這時的涼州之人口、糧食、兵力已經相當強盛,但他遵照父親之遺命,忠誠於朝廷。

公元320年,有個擅長旁門左道之術的京兆人劉弘在天梯山聚眾作亂,並串通了張寔的部下閻沙刺殺了張寔。張寔雖未稱帝,但其治理涼州6年,使涼州的兵力更加強盛,為後代的軍事擴張打好了軍事基礎。

“前涼”第三任君主,張茂(277年~325年),始稱涼王公元320年,因張寔的兒子年幼,張寔的弟弟張茂繼任涼州牧。張茂採用更加靈活的策略,一邊奉東晉王朝為正統,同時與“漢趙”政權劉曜的關係也處理得很好,卻重點在西域用兵,往西面開疆拓土。

公元321年,張茂命令將軍韓璞率領部眾攻取隴西、南安地區,增置了秦州。並打退了當時兵力強大的“漢趙”的入侵。

公元323年,晉元帝駕崩,“漢趙”政權為拉攏張茂,封張松為涼王。而此時正處於“五胡亂華”巔峰時期,十六個割據政權依次登場。張茂稱王后,封張寔之子張駿為撫軍將軍,標誌著“前涼”政權的開始。

公元325年,張茂去世,享年48歲。張茂掌管涼州5年,讓涼州的軍事在其胞兄張寔管理的基礎上更加強盛,並開啟“前涼”稱王之路。

“前涼”第四任君主,張駿(307年~346年),大力擴張疆域公元325年,因張茂死後無子,其侄張駿繼“涼王”之位,拜涼州牧、護羌校尉,封西平郡公。雖然張駿也稱王,但他跟其先祖的思想一樣,謹守人臣之節,效忠東晉皇室。

張駿在未繼位之前,就已經熱衷於土地擴張,他率兵四處出擊,奪取河南之地,並將隴西之地盡入囊中,又派部將楊宣率軍越過沙漠,征伐龜茲、鄯善,於是西域諸國都降服,讓“前涼”管轄的區域不斷地擴大。

這個時期內,“前涼”的疆域:南面到了青海東部;東面到了秦嶺和隴山;西邊佔領了帕米高原;北面到了今內蒙古自治區。

公元346年,張駿去世,享年39歲。張駿掌管涼州21年,使“前涼國”的實際控制的土地增加了一倍以上,特別是西面的疆域,到了今帕米爾高原之外的裡海邊上。

“前涼”第五任君主,張重華(327年~353年),“前涼”巔峰時期公元346年,張駿英年早逝,其子張重華自領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封西平郡公,假涼王(沒有公開稱王)。張重華的性格寬厚善良、端莊穩重、沉毅少言,卻知人善用,善理國政。

他一面減輕賦稅,去除關稅,減少園林,以救濟貧困,讓“前涼”有個較寬鬆的內部環境;同時又重用賢臣謝艾,命其率兵抵抗“後趙”和“前秦”的進攻;讓漢人之“前涼”政權,能在“五胡亂華”的夾縫中生存。

公元353年,張重華薨逝,享年36年。張重華執政7年,“前涼”政治清明,軍事強盛,可以說,“前涼國”在張重華的治理下,經濟與軍事都達到了頂峰。

“前涼”第六任君主,張耀靈(344年-355年),繼位不到一個月被奪權公元353年,張重華9歲的兒子張耀靈繼位,自稱大司馬,西平公,成為“前涼”第六任君主(沒有稱王)。由於張重華死得太突然,沒有來得及為張耀靈鋪平道路,因此朝政被其庶兄張祚把持。

張祚勇力過人,把持朝政後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得到右長史趙長、尉緝等人的支援,而且張祚與張耀靈之母馬太后關係較“密切”。因此,張耀靈繼位不到一個月,就被伯父奪了位,自然在任上就沒有什麼作為了。

前涼國第七任君主,張祚(327年~355年),僭越稱帝,成為張姓第一個皇帝公元353年,張祚廢黜張耀靈之後,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但是,張祚得到權力後,既然不注重提升經濟,也不注重發展軍事,對領土擴張也毫無興趣,卻對稱帝與女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公元354年,張祚乾脆設立宗廟,設定百官,僭越稱帝,成為了張姓第一個皇帝。追崇曾祖父張軌為武王,祖父張寔為昭王,從祖張茂為成王,父親張駿為文王,弟弟張重華為明王。

同時,他與父親張駿的妃子、弟弟張重華的妻子裴氏、及其所有未出嫁的女兒之關係 “混亂”。張祚荒淫無道,也讓很多人心生不滿。

公元355年,宋混、宋澄兄弟與將軍張瓘等人裡應外合進入姑臧,將張祚斬首示眾,暴屍在路邊,處心積慮當上了皇帝的張祚,只活了28歲。

張祚掌管“前涼”2年,荒淫殘暴、僭越稱帝、被後人比喻為滅絕人性的“前秦”符生,讓“前涼”的國政從此一落千丈。

“前涼”第八任君主,張玄靚(350年-363年),國政在內耗中更加衰落

公元355年,張重華5歲的兒子張玄靚被將軍張瓘扶植即位,稱大都督、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亦稱“皇帝”,成為“前涼”第八代君主。

張玄靚即位後,也跟其兄張耀靈一樣成為了傀儡,國政完全插不上手。張瓘被任命為衛將軍,把持朝政。但宋混、宋澄兄弟殺了張瓘,奪取了朝政,並逼張玄靚去掉皇帝之號,改稱涼州牧。

也就是說,張姓的皇帝之尊號,只維持了二代,其實也就二年不到的時間。

宋混死後,宋澄頂替了宋混的領軍之職,但右司馬張邕又殺了宋澄。張邕被任命為“中護軍”,叔父張天錫為“中領軍”,共同輔佐朝政。接著張天錫又剷除了張邕而獨攬大權。

公元363年,張天錫讓劉肅等人率兵夜闖進王宮殺死了張玄靚。張玄靚死時還不到14歲,在位8年啥也沒幹成,一直是權臣在朝堂上爭來鬥去,以致國政荒廢,讓張姓先祖數代積累下來的基業在內耗中衰落。

“前涼”第九任君主,張天錫(346年~406年),向“前秦”投降,“前涼”滅亡

公元363年,張天錫殺害其侄張玄靚後,派人與東晉王朝聯絡。這時的東晉王朝根本就無力管束各地諸侯,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封張天錫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護羌校尉、涼州刺史、西平公。

這時的“前涼”以東的“前秦”已經十分強大,而“前涼”已經無力應對“前秦”的威脅。於是張天錫尋求東晉王朝的聯盟,卻實質上得不到任何的幫助。

公元367年,張天錫率兵征討叛將李儼,被“前秦”苻堅派王猛率兵支援李儼,涼州軍隊傷亡率十之二三。此後,“前涼”政權已經無力應對“前秦”的軍事威脅。

公元376年,“前秦”符堅統率馬步兵十三萬氣勢洶洶地殺向“前涼”。張天錫被逼無奈,只得投降。隨後,張天錫被苻堅任命為尚書,封歸義侯。自此涼州郡縣盡歸秦境,“前涼”正式滅亡 。

張天錫費盡心機搶得了“前涼”之大位,短短13年,雖殫精竭慮,但“前涼”在一次次的內耗當中,國運已經被耗盡,被強大的“前秦”所敗,不得不降,終結了張姓之國。

結語

“前涼”歷經九代君主,其中:張軌開創了涼州基業;張寔成為了一方諸侯;張茂、張駿、張重華、張耀靈四代稱王;張祚、張玄靚兩代稱帝;最終張天賜向“前秦”投降。

因此,張姓先祖是有出過皇帝的。“前涼”的第七代張祚稱帝,第八代張玄靚被迫取消帝號,歷時二年不到,兩位都是短命皇帝罷了。

而且“前涼”的疆域:“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在“五胡十六國”是疆域最寬廣的了。“前涼”的國運也是“五胡十六國”裡最長的,前後歷經了58年。

雖然張姓稱帝的時間不長,但“五胡亂華”時期內,中原大地大多被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族政權割據,而張姓的“前涼”佔據西北,保留了漢人政權。因此,張姓稱帝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2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