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女兒出嫁後,孃家的家產應該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了. . .

以前的人,總愛拿“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來形容女人出嫁後,與孃家的關係由家人變成客人。然而如今隨著社會進步,早實現男女平等,女兒甚至比兒子還受父母喜愛,很多家庭甚至為了能有個貼心小棉襖,才考慮的生二胎。

然而重男輕女的陋習,不是短時間內能全部消除。有些人的觀念仍然老舊,覺得女兒出嫁後應該在婆家相夫教子,沒事少回孃家,更不要對孃家的家產有任何非分之想,這些將來都歸兒子繼承。

女人出嫁後,的確精力要多放在小家庭建設上,可是不能因為出嫁,就淡漠她們與父母的親情,剝奪她們探望父母的權利。女人之所以結婚後很少回孃家,主要是擔心倘若嫂子弟媳不高興,給父母增添麻煩。

有些兒媳心眼小,見不得公婆給大姑姐小姑子一丁點好處,認為這影響到自己切身利益,所以對大姑姐小姑子回孃家採取敵對態度。殊不知,這種不友好的行為,其實是有百害無一利,有主見的公婆是不可能被兒媳給拿捏。

02

張怡自幼與弟弟感情甚好,小時候家窮,偶爾父母趕集歸來帶點零食,姐弟倆互相謙讓,這讓父母倍覺欣慰,幹活也更加起勁。在張怡讀初中時,父母在城裡買了新房,一家四口告別了農村生活。

後來弟弟率先談戀愛,那會弟媳表現得溫柔乖巧,張怡拿出打工存下的所有積蓄,協助父母給弟弟買婚房,歡天喜地迎娶弟媳。然而弟媳過門後,與之前判若兩人,不僅不把公婆放眼裡,還總嘲笑大姑姐是嫁不出去的剩女。

家和萬事興,張怡不想與弟媳計較。其實她早有男朋友了,只不過怕父母阻攔才沒敢公開。男友是外地人,經濟條件又不好 ,這段戀情費好大勁,張怡才徵得父母同意她遠嫁。

父母的積蓄給兒子結婚花光了,輪到張怡出嫁,只好來找兒子兒媳商量給多少陪嫁,弟媳居然說這是公婆的事,她不管,最多出500塊錢紅包隨禮。弟弟懼內,不敢發表意見,最後父母盡全力只湊了2萬塊錢,流著淚將這錢塞到女兒手裡。

03

弟媳嫌上班辛苦,不肯工作,沒錢開銷便靈機一動,將婚房出租,一家三口搬與公婆同住。兒子兒媳一唱一和,說那點工資收入租金收入,要攢著給孩子將來上學用,沒錢交生活費,老人心軟,看在孫子的面上,也就不予計較。

張怡遠嫁,加上弟媳勢利,看不起她這個窮大姑姐,所以一年也就回孃家一兩次。即便如此,每次回孃家,不管她帶再多東西,弟媳都是一臉嫌棄,認為她回來是搜刮老人的錢財。

其實,張怡夫妻倆都是能吃苦的人,這兩年除了本職工作還做兼職,生活已經有很大起色。但是畢竟家底薄弱,買房買車沒人幫襯,全憑兩個人努力,著實壓力很大,為此他們推遲幾年這才要孩子。

得知女兒懷孕,母親趕緊打電話讓回孃家養胎,考慮到自己沒有婆婆,不懂孕期知識,於是張怡便簡單收拾幾件行李,應邀回孃家小住,正好趁這段時間好好陪陪父母,不然等跟屁蟲出生,再想回來可就更不方便了。

剛進門,張怡就看到弟媳那張陰沉的臉,母親安排她剝根蔥,她在廚房裡摔摔打打弄出聲響,表達內心的不滿。母親見狀,不敢再支使她,然而等飯菜端上桌,弟媳又發一通無名火:“到底是女兒回來了,做這麼多好菜,真是偏心的可以。看來要想改善伙食,還得沾大姐的光。”

04

見弟媳陰陽怪氣,父母氣不打一處來,卻不好發作,這是女兒剛回孃家第一頓飯,如果關係鬧僵了以後如何相處。他們只得裝作沒聽見,招呼大家吃菜。

之後幾天,父母小心翼翼哄著弟媳,生怕她再作妖。但弟媳哪是省油的燈,故意時不時蹦出一些令人窩心的話。張怡一個剛懷孕的孕婦,哪裡受得了這些言語刺激,她打算再住兩天就打道回府,免得父母夾在中間為難。

誰知沒等張怡宣佈回家的訊息,弟媳坐不住了,她假裝陪大姑姐聊天,說道:“姐,你這都住了好幾天,也該交伙食費了。別看你是一個人,可肚子裡還揣著一個,咱媽每天變著花樣給你娘倆增加營養,你就給3000塊錢吧!”

說著,弟媳掏出手機,讓張怡趕緊轉賬,她等著錢去交水電費。儘管張怡看不慣弟媳這副嘴臉,可是想到都是一家人 ,錢又不是給別人,居然真準備給她轉賬。

這時母親來給張怡送水果,恰巧聽到這番對話,她立馬攔住女兒,說道:“我和你爸還健在,輪不到別人做主。再說這是我們的房子,兒子兒媳孫子沒交過一分錢伙食費,女兒自然也不用給。誰要是不服氣,搬走好了,我絕不攔著。”

05

母親說這話的時候,眼睛直勾勾盯著弟媳,弟媳膽怯了。弟媳與公婆相處四年,一直覺得他們是老實巴交的人,所以才敢一再欺負他們,欺負大姑姐,沒想到兔子急了也會咬人。

弟媳是個聰明人,知道硬碰硬不會有好下場,他們住在公婆這有免費吃喝,還有人幫忙帶孩子,倘若真鬧掰被趕走,那就虧大了。想到這,弟媳堆起一臉假笑,說婆婆誤會了,她是在和大姑姐開玩笑。

成家立業,是人生一個環節 ,意味著從原生家庭剝離,但是親情不會因此割斷,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依然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在老人心中,對原生家庭成員有著特殊的情感,這與後來透過婚嫁迎娶加入的成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情。

其實有些嫂子弟媳,在孃家也是大姑姐小姑子,當她們對自己的大姑姐小姑子刻薄的時候,有沒有換位思考,倘若自己回孃家也是這般待遇,那將是怎樣一種淒涼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苛刻冷漠,卻要求別人對我們熱情友善,這種雙標的行為本身存在矛盾,為何還要肆意而為?

家和萬事興,拋開夫妻情分不談,婆媳之間,姑嫂之間多一點真誠以待,少一點猜忌爭鬥,共同去創造幸福之家,生活自然蒸蒸日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