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早期華夏首領和帝王為何要與龍扯點關係 是尊貴還是嚇人

早期的“龍”,確實都是讓人感到恐怖的巨大威脅。

但稍後,慢慢地便成了早期部落酋長用以打敗其他部落或是鎮壓部落民眾的一件利器象徵,再往後酋長升級為君王,戰爭漸漸平息,“龍”又多出一種驅邪甚至是祥瑞的意味,因為龍能呼風喚雨,賜福百姓;又能興風作浪、擊敗對手,漸漸地就成了帝王的一種象徵——譬如劉邦,就說自個並非凡人之種,而是某日他媽躺在湖邊坡地上休息,忽然之間天色黑暗、電閃雷鳴,一條蛟龍從天而降,盤踞在他媽身上。而且這一幕,還恰好被劉太公親眼目睹,由此便有劉邦系龍種之說。

而後來隋朝的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出生時,也出現類似一幕,只不過沒有劉媽那麼生猛在野外,而是產房內紫氣縈繞,頭生龍角、身長龍鱗,有龍的下頜,頭頂有五道光束直衝蒼穹,眼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就像真正的龍一樣。於是又有一個尼姑前來拜訪,看見此景便大膽預測——這孩子,“將得天下!”

如此故事,也發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和清順治皇帝福臨身上。李世民出生之際,有兩條龍出現,而福臨則是孝莊皇后懷孕時有紅光繞身,盤旋如龍形;出生後頭頂有龍角之狀,面呈龍鳳之姿。

也因為這個道理,古人在追溯祖先傳說之際,往往會把華夏民族的祖先神靈與龍搭上關係。

譬如那本《山海經》,便有這樣幾處文字,同時講述了一位龍(蛇)身人面的山神:“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息為風。不飲,不食,不息。”“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這個燭龍,身長千里,?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如此大的能耐,怪不得很多人都把他認作是主宰天地的大神級別人物。

造人的女媧,就是人頭蛇(龍)身

出土於1942年的長沙楚帛書,說那位摶黃土作人、煉五色石補天的女媧,也是人頭蛇(龍)身。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伏羲,則是她的兄長、自然也是一樣的人頭蛇(龍)身。

伏羲哥哥和女媧妹妹,都是人頭蛇身

至於稍後出現的盤古開天傳說,雖然又創造了一個大神級人物,但盤古,也是人頭蛇身。

由此可以看到,早期的華夏先民,確實是以龍(蛇)為其圖騰崇拜的。古代帝王,只要能跟龍攀上親戚,也就意味著他與天,扯上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