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點趣史——微操大師:我寧可抗旨不遵也不要您的狗屁陣圖!

二狗子趕快吧陣地前的機槍往前挪動十米!微操大師常凱申一直是軍迷圈子中經久不衰的笑話之一。其實紙上談兵緣木求魚的統帥從古到今都不在少數,這老趙家也不例外。趙宋天子趙匡胤奪得後周江山黃袍加身,其兄弟趙匡義(後避諱改光義)可謂是雖然出力甚大但是就連趙匡胤也說過:‘光義不知兵。’如果說趙匡胤可以逆風翻盤那麼趙光義就是個豬隊友。趙光義可謂是一個鍵盤軍事家,為了能大勝仗這位爺打算“擺陣”用來抵抗外敵。

陣圖這玩意聽過傳統評書的朋友們可能不會陌生什麼“天門陣”“玄女陣”幾千士兵前去進攻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如果得不到陣圖尋找破綻任憑你有通天的本領也是白搭。這趙光義的陣圖倒是沒有說書人說的那麼邪乎,不過也是夠嗆。咱們皇爺的陣圖總共十四萬人,老天爺就人數來說可謂是古今一絕,即使在當今齊裝滿員的十四萬人那也是個驚人的數字。趙光義的陣圖全稱為:“平戎萬全陣”就是說,這個陣無所不包萬能陣圖。據《武經總要》的記載:平戎萬全陣由三個方陣組成,各由一名大將統領。每陣各五里,周長二十里,計七千兩百步。三陣之間皆相隔一里,陣面總共寬達十七里。在這三個方陣中,總共配步兵十一萬零四十人,騎兵三萬六百五十人,戰車一千四百四十乘,瞭望兵(望子)二百四十人,全陣總共用兵十四萬九百三十人。由此可見這可是宋朝的野戰集團,一個方陣怎麼著也得有一個方面軍的兵力,不可謂實力不強。

武器方面,騎兵配備騎槍、馬刀、狼牙棒、骨朵(類似於錘子的武器)等;步兵則配備砍刀、長槍、床子弩(大型連發弩機)、弓箭、盾牌等。就這陣勢如果在平原展開與契丹人兵對兵將對將的死磕一場估計遼朝不死也得殘。從兵員配置武器裝備宋太宗的戰術核心就是“以步制騎”,這麼十幾萬人的一個集團契丹人衝上去完全就是一個血肉磨坊,完全可以來一波“中心開花”。如果這樣,我大宋朝天下無敵呀!

但是我們的皇帝忽略了幾個小小的問題,首先這個方陣怎麼能夠適應多變的戰場環境。這個方陣在平原上尚且能夠展開如果在山谷險要之地那又該怎樣使用呢?其次“以步制騎”的核心作戰思想根本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十幾萬人的展開作戰其機動性與消耗性根本不能跟契丹人的騎兵相比,並且契丹騎兵也不會傻到跟你的陣圖硬碰硬,你擺好陣我看看熱鬧就成,直接派出精銳掐斷糧道,看你的陣圖能撐幾天。而且雖然陣圖之中有瞭望哨與原始的通訊方式,但是在宋朝甚至到了明清,能在戰場上有效指揮作戰的兵力是一萬人,十幾萬的部隊對於當時的戰場通訊可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古代作戰並非我們想象中的兵對兵將對將的單挑也不是影視劇中想打群架一樣的胡劈亂砍。即使一萬人的方陣也有按部就班的作戰方式,指揮官可以透過旗幟(旗語)、樂器、塘騎等方式來指揮部隊。簡答來說就是:“擊鼓而進鳴金收兵。”因為在嘈雜哦的戰場中,人的聲音是很有限的,在古代既沒有電臺也沒有電話得時代,士兵只能透過特定訊號去機械地執行命令。每一個編制都由不同的旗幟表示,士兵看隊官,隊官看營官、營官看中軍,一級看一級,而且這些旗語的命令是高於基層指揮官的口頭命令,因為防止有人假傳軍情引起部隊混亂,同時也透過有限的塘騎(傳令兵)點對點的指揮。所以歷史上的古代作戰,就是一個有序的殺戮,指揮官在土山高臺之上透過旌旗鼓樂指揮部隊作戰。而敵人則需要儘可能一切的想辦法破壞對手指揮系統,擊破中軍,從而取得勝利。嗩吶這個樂器中流氓在古代軍隊中就用來嗎,命令士兵發射火器與弓箭。

所以說指揮一萬人的部隊都如此費勁別說十幾萬人的方陣部隊能夠靈活的指揮起來。所以說為何古代數千官軍總能追著幾萬流寇作戰,就是因為官軍受過訓練,而其中的訓練就是士兵可以有效辨別旌旗樂器所傳達出的軍事意圖。偏偏趙光義對於自己的作品很是得意,多次下達旨意讓帶隊將軍使用自己的陣圖,並且表示:‘用我陣圖打輸了情有可原,不用我的陣圖打贏了也是抗旨不遵。’在太宗朝不適用陣圖作戰那是妥妥的政治問題。趙光義把自己的陣圖分發給諸將制定作戰計劃說是分成八陣與遼朝作戰。到了戰場宋軍將領登高檢視,遼軍一字長蛇望不到邊,宋軍按照皇帝旨意分為八陣兵力分散容易被遼軍各個擊破。作戰士兵也感到恐慌軍心大亂,幸虧宋將改變陣法因地制宜,集中兵力取得這次戰鬥的的勝利。

為何趙光義熱衷於當“微操大師”那是因為他希望把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美其名曰:‘將從中御’其實就是遙控指揮,戰場變化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所以按照趙光義打發這大宋朝可謂是想不輸都難。歸根結底還是趙光義的軍事水平是個半瓶醋,趙光義肯定上過戰場但是其一直作為接班人逐漸退出戰場導致其指揮藝術不成熟,死磕還成但是打神仙仗趙光義就不成了。

作者:老王總吃瓜

簡介:九零後軍迷,喜歡寫作。信仰堅定心中有國,傳播軍事歷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