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敵我不分立場不堅定,救出敵人自己卻被殺,祝公道的犧牲值得嗎!

導讀:“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何謂“義”?單從字面上理解,“義”應該就是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不容辭。~無反顧。仗~直言。 2。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在中國儒家文化中,它經常被和“仁”放在一起使用,被稱“仁義”。何謂“仁義”?即懷有仁愛之心和正義的行為,有寬厚正直的品性。

“義士”、“仁義”之詞在中國存在了有幾千年了吧?它催生了多少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個有關於“義”的故事,一個義士因著一個“義”字,救了另一個義士犧牲了自己,他的行為被稱為義舉。可是他因解救一人而產生的蝴蝶效應卻讓人們現在質疑,他當年的義舉值不值得?他當年的義舉是否有意義?他當年的義舉對中國歷史是不是一種傷害?

義士賈逵

賈逵,本名賈衢,字梁道,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市)。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臣,可他又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父親。所以這句話前半句完美,後半句糟糕。賈逵出身於名門大姓,但兒童少年時期就失去父親成為孤兒,家裡窮困潦倒,冬天連棉褲都穿不起。賈逵雖囧困不堪但卻心懷異志,立志從軍改變自己。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常常玩布兵打仗的遊戲,他的爺爺賈習看出他不同尋常,鼓勵他說:“你長大了一定可以成為將帥。”

賈習於是就向賈逵口頭傳授了數萬字的兵法。成人後,賈逵開始擔任郡裡的小官吏,後來又代理絳邑縣長。袁尚派郭援攻打河東之地時,所經之處攻無不克,唯獨攻打絳邑因賈逵的堅毅死守一時之間攻不下來,於是郭援就要求匈奴單于和他合兵一處,聯合起來攻打絳邑。絳邑城眼看是守不住了,城快被攻破時,絳邑城的百姓打算開城投降,但和郭援協議商定絳邑投降後不準殺害縣長賈逵。可見賈逵很得人心!

郭援進城後,便要招降賈逵,賈逵卻堅持不投降郭援。郭援手下硬逼他給郭援下跪磕頭,賈逵怒斥道:“哪有國家的縣官向賊人磕頭的道理!”賈逵就是這麼硬,不屈服於敵人的淫威,真是個義士!

義士祝公道

郭援大怒,覺得賈逵這個硬骨頭讓他很沒面子,就要殺了賈逵。絳邑的官吏百姓聽說郭援背棄承諾要殺掉賈逵,於是紛紛登上城牆大叫說:“你要是違背了約定殺害我們賢良的縣長,我們寧可隨他一同去死!”郭援手下的人也認為賈逵有節操,很多人也來替賈逵求情,於是他才被免死。郭援於是便將賈逵囚在壺關的一個地窖裡,地窖上壓上車輪蓋住地窖,並派人在旁邊看守著,等適當的時候再殺他。

賈逵呆在地窖裡又憋悶又著急,就對外面的看守者說:“這裡難道就沒有一個有點骨氣的敢來動手殺了我?難道要讓我這個義士死在這口土窖裡嗎?”當時有一個姓祝的看守,他與賈逵非親非故,當他聽到這些話後,敬佩賈逵身處危厄之中仍能堅守節操,於是在晚上偷偷地把賈逵放出來,並幫他卸去了枷鎖還引導護送他逃離此地。賈逵非常感恩,就問他名叫什麼,那守者堅持不肯相告。直到郭援被打敗後,賈逵才知道救他的人叫祝公道。

後來,賈逵得知此人因救他要被斬首,賈逵用盡一切手段也沒救出他來,只好在祝公道死後親自為他服喪。曹軍最終擊敗並且斬殺了郭援。

祝公道,出生年月日不詳,只知是河南人,因此一事名留青史!

賈逵後人

前述我說,賈逵是曹魏名臣,這句史上記錄完美,而後半句說他是晉朝開國功臣賈充的父親,很糟糕!如果再加一句他的孫女是賈南風,恐怕世人都要對他側目了。是的,義士、名士加曹魏名臣的賈逵生了個逆臣兒子賈充。賈充,就是他唆使成濟殺了魏帝曹髦,所以賈充實是個逆臣!而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在史上那真是臭名卓著,是她殺害晉太子而引發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所以有人就說,祝公道救錯了人啊!他不該救賈逵!

祝公道的行為討論

祝公道,作為一個有豪俠之心的人,當時又是郭援手下,他感佩賈逵是個義士,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自己的立場,這個對於一個人來說,不論他是不是義士,他都沒有盡忠職守,而且立場不堅定竟施手救助敵人,實不應該!那麼這個祝公道作為一個義士,俠士,他和賈逵在精神上又是相通的,屬於同一類人,所以產生惺惺相惜之情,進而付諸行動,救出賈逵,膽量、勇氣、品質具是可嘉!

祝公道,為他心中的“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認為是值得的,否則他也不會這樣做了。他為義犧牲,在他看來是值得的。那他為賈逵犧牲值得嗎?他認為是值得的,因為賈逵是個義士,義救義,值!至於說賈逵後人的事,那是賈逵也不知道的,若是賈逵知道,豈不是要氣死?甚至連當時活著的賈逵的夫人都不知兒子賈充的所作所為,天天咬牙切齒痛罵殺害魏帝曹髦的成濟!

結語

總而言之,救人也像做生意?貨買當時值!此情此景此事讓一個義士祝公道產生了救助另一個義士賈逵的俠義行為,併為之付出生命的代價,我認為值!並要為他豎大拇指:佩服!了不起!贊!

至於那些聯絡賈逵後人的倒行逆施,而埋怨為救賈逵犧牲自己的祝公道的人,我認為他們太陰毒了,喜歡搞連坐,把賈逵兒孫的作為怪罪於賈逵,怪賈逵生了不忠不孝的後代。我想問你一句,難道你能選擇生什麼樣的孩子嗎?換句話說你的孩子將來是否篡逆弒君、禍國殃民,這是你能選擇的嗎?此一時彼一時,我們不能因此事而否定彼事。客觀、公正,是我們看待任何事都應持有的態度。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