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從家鄉小劇種看傳統曲藝事業的現狀和發展

家鄉有種地方性的很小眾的地方曲目叫“丹劇”,起初來源於鄉間盲藝人的說唱,在江蘇省丹陽市一帶流行過,在文娛活動嚴重的缺乏的上世紀60-80年代曾在戲曲舞臺上紅火一時,筆者大概在70年代末期或80年代初期上小學的年齡也曾在鄉鎮影劇院和送戲下鄉的露天舞臺上有幸看過演出,由於當時年幼理解能力有限,無法記憶起當時劇目的內容,只記得一句用家鄉方言的臺詞“隆裡隆咚,人在ga(這個字找不到合適的書面語,大概是人藏在夾縫裡的意思)隆”,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這句用家鄉方言唱的的臺詞還記憶猶新。

既然是地方劇種,那一定離不開方言這個土壤,可要完全搞明白“丹陽話”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丹陽處於吳語和江淮官話的緩衝地帶,東和南邊與常州交界基本屬於吳語區,西北和鎮江交接又屬於江淮官話,十里不同音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有的甚至相鄰的兩個村子方言都有差異,同樣是丹陽人,相互的方言還有相當程度的難以完全溝通之處,號稱全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之一。筆者1980年代末期在縣城讀中學時和來自各鄉鎮的同學交流中,就對家鄉方言的語音語調多樣性深感詫異。加上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今天,很多孩子從小就只說普通話,相對部分孩子已經不會說標準的方言,部分冷僻的詞彙甚至都不懂。處於這樣一個方言環境下,如何把握好戲曲的語言藝術,難之又難。但如果不把方言研究透,就無法體現出地方劇種的特色,這就需要從業者潛心鑽研語言藝術。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活動豐富多樣的環境下,包括京劇這樣全國性的大劇種的生存狀況都不容樂觀,絕大多數青少年對戲劇這種藝術形式毫無興趣,戲劇的受眾面大多是中老年人。作為一個來源於鄉間的非常小眾的地方劇種,它的舞臺也在鄉間,藝術舞臺小之又小,在演藝團體都推向市場,改製為企業的現狀下,從業人員收入微薄,無法吸引有才華的青年演員,導致演員青黃不接,在現有演員退出舞臺後,有瀕臨絕種的危險,如果沒有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僅靠劇團自身的力量造血,連維持生存都是奢談,要談發展無疑是空中樓閣。

丹劇只是祖國眾多地方劇種的一種,很多地方小劇種大多也和丹劇一樣面臨生存困境,需要從業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使這些傳統曲藝事業得以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