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雍乾祖孫三皇帝,十三次到五臺山,真為了找順治嗎?

山西省的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是唯一可以與印度靈鷲山爭俊的靈山勝景,是中國各民族佛教徒心中的聖地,也是“國際佛教文化中心”。五臺山的佛教發展,有它的歷史偶然也有其必然性,它是佛教在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

五臺山佛教不屬一宗一派,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文殊信仰,包容了幾乎所有中國佛教各宗派與藏傳佛教的各大宗派,是佛教華嚴、淨土兩大派別的中心或發祥地,是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歷朝歷代皇帝、皇后、皇親國戚以及歷史名人上五臺山朝拜者或遣使札禮五臺山者,不計其數,從未間斷。

大家知道建立清王朝的滿人,大部分信仰佛教。更有順治皇帝在五臺出家的歷史迷案!清王朝第一個巡幸五臺山的皇帝是康熙,有人說是為了尋找在臺懷出家的其父順治皇帝。康熙皇帝在位時曾五次巡遊五臺山,留下了許多關於尋找順治的傳說故事和遺蹟。康熙皇帝五次上五臺山,賜梵文藏經2部,作詩15首,題匾55塊,勒碑20餘通,修葺寺廟20餘座,贈送滲金菩薩像7尊,做各種法會8次,賜金銀6000餘兩,其他賞賜不計其數。足見康熙帝對五臺山的重視!

雍正皇帝四阿哥是在康熙皇帝第四次上五臺山時以皇子貝勒的身份隨駕的。他當皇帝后年號雍正,其府邸就是今天北京的雍和宮,是京城最大的喇嘛教廟宇,表明雍正皇帝對佛教有極深的研究和體會。當他隨父過龍泉關時,寫下一首《恭謁五臺過龍泉關偶題》律詩,其下闕為:兵象銷時崇佛像,烽煙靖始爐煙。治平功效無生力,贏得村翁自在眠。接著他又寫下了《將至五臺山月下作》七言律詩一首,在裡面表現出濃郁的禪味。之後,他寫下《清涼紀遊一十四首》,記述了他在五臺山的行跡。其詩情景交融,琅琅上口,歌頌了佛教聖地五臺山,反映了他對五臺山佛教的護持、利用思想和對禪學研究的深厚功底。可惜他一生只上了一次五臺山。

到五臺山次數最多的是十全皇帝乾隆皇帝。乾隆十一年九月下旬,乾隆皇帝首次幸臺,也像其祖一樣到處觀看,寫詩水品一般的乾隆到處題詩寫匾,留墨跡甚多。乾隆十五年二月、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和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乾隆皇帝五次選擇二月巡幸五臺山,總共六次幸臺。

嘉慶皇帝即位後,於嘉慶十六年(1811)春三月十八日恭謁西陵後,巡幸了五臺山。嘉慶帝住在臺懷鎮菩薩頂行宮,用七天時間遊覽了五臺山的主要景點,寫下了《五臺贊碑文》後回京。嘉慶皇帝受其先祖與乃父的影響,不僅視五臺山為“神京之右臂”,更稱其“誠中華衛藏”。所以,他對五臺山佛教寵遇隆厚。

這幾位大清帝國的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客觀上弘揚了五臺山佛教,遂使其發展成了世界級的佛教聖地。翻開五臺山各大寺的“廟史”,第一頁幾乎全是“敕建”二字。五臺山佛教文化有相容幷包的開放性特色,與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均有文化交流,並在我國具有“中華衛藏”的重大作用,是中國漢、藏、蒙、滿、土等多民族共同遵奉的佛教聖地,清王朝的皇帝深知漢人對其統治的不滿,擔心重蹈元朝蒙古人的覆轍!利用了佛教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繼而夯實了自己的統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