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六大斬蛟劍: 一把孔子弟子用, 一把收藏至今, 長七米重一噸半

斬蛟劍,指的是古代曾經斬殺過蛟龍的劍。古人認為,蛟龍是造成水災的元兇,將蛟龍斬殺,可以消除水患。同時,蛟也是一種水中惡獸,將蛟龍斬殺,也是為民除害。古代曾經出現過六把斬蛟劍,下面分別說一說。

萬仞劍。西晉許旌陽斬蛟之劍,郭子章《劍記》:“西晉寮有旌陽令許遜者,得道於豫章山,江中有蛟為患,旌陽沒水投劍斬之……視其銘,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許旌陽斬蛟的故事在民間有流傳,還有其斬蛟雕像,雕像背後所背之劍即萬仞劍。

澹臺斬蛟劍。孔子弟子澹臺滅明斬蛟之劍,澹臺滅明字子羽,他拿一塊寶玉過河時,兩蛟龍欲奪之,被他用劍斬殺。晉張華《博物志》卷七:“澹臺子羽渡河,齎千金之璧於河,河伯欲之,至陽侯波起,兩鮫挾船,子羽左摻璧,右操劍,擊鮫皆死。既渡,三投璧於河伯,河伯躍而歸之,子羽毀而去。”澹臺滅明殺了蛟龍,把寶玉也扔河裡了,他的意思是,我可以給你,但不可以奪。

鄧遐斬蛟劍。東晉猛將鄧遐斬蛟之劍。《太平御覽》卷六二引盛弘之 《荊州記》:“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 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因為鄧遐排行老二,被人們呼為“二郎”,並立二郎廟供奉,後成二郎神原型。

次非斬蛟劍。春秋楚國勇士次非斬蛟之劍,據《呂氏春秋·知分》及《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載:次非在吳國得到寶劍,乘船返回楚國時,到了江心有兩條蛟龍左右圍繞著他們的船。次非躍入波濤,將兩條惡蛟斬殺上,保住了全船人的性命。

周處斬蛟劍。晉朝名臣周處斬蛟之劍,據《世說新語·自新》載,周處年輕時力大過人,性情蠻橫,鄉人視為禍害。陽羨城長橋下有條獨角蛟,南山有隻白額虎,人們將周處與它們並稱“三害”。後來有人勸周處去射虎斬蛟,以除“三害”。周處先殺了白額老虎,又和惡蛟苦戰三天三夜,終將惡蛟斬殺。從此,周處也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成了晉朝名臣。

兗州斬蛟劍。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兗州知府金一鳳鑄造,此劍全長七米,重一噸半。劍身為扁菱形,鋒尖呈橢圓狀,格部圓形,格兩面鑄有圖,眼眉鼻口清晰,大有凶煞惡神之態、鎮水降妖之威。莖部鑄有銘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兗州府事山陰金一鳳置。”此劍的作用是鎮水,故作“斬蛟劍”,為我國現今出土的最長最重的劍,現藏兗州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