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晚清老照片:皇族的福晉、格格,衣著華麗但表情呆板木訥

福晉、格格是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角色。你大概沒有忘記,劇中的這些角色個個貌美如花、衣著富麗。那麼,你知道歷史上真實的福晉、格格長什麼樣嗎?拜攝影術所賜,晚清不少皇族的福晉、格格留下了影像記錄,我們得以一睹她們的芳容。

先向大家交代,這些照片來自薩拉·康格的《中國信札》一書。1898年-1905年間,薩拉生活在北京,與皇族女眷來往密切。她沒有說明她所選用照片的來源,推測有一部分是她拍攝的。

在清宮劇中,福晉、格格的叫法比較氾濫。其實,誰可以稱為福晉、誰可以稱為格格,都是有嚴格限制條件的。

根據《大清會典》的規定,皇族親王、世子、郡王的正妻稱為福晉,妾室稱為側福晉。貝勒、貝子、鎮國公及以下世爵的正妻只能稱夫人,妾室稱為側夫人。這些都是經過朝廷正式冊封的稱號,等級秩序森嚴,不能亂用。

格格的稱謂同理。曾有一部電視劇把皇帝的女兒叫做“格格”,這是不對的。皇帝的女兒都是公主,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才是格格。沒有機會被封為格格的宗室女兒,統稱“宗女”。

另外,格格也是有等級的,分5個等級:親王的女兒封郡主,郡王的女兒封縣主,貝勒的女兒封郡君,貝子的女兒封縣君,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封鄉君。各王公側福晉、側夫人所生女兒,分別降兩級封授,比如親王側福晉的女兒封郡君。

《中國信札》一書選用的照片,展示了深居簡出的皇族女眷的形象,她們打扮得花團錦簇,但面部表情呆板、木訥,缺乏生氣和活力。面對外國人的時候,這些最尊貴的女性難免感到拘謹和無所適從。她們缺乏與外國人的交往經驗。

雖然早在1840年清朝的大門已被列強的槍炮開啟,但是皇族成員與外國人的接觸並不密切,更別說這些女眷了。

庚子事變之後,一切都變了。慈禧太后認識到與外國人交朋友的重要性,開始邀請各國使節的夫人到宮廷或頤和園裡做客,開展私人化的交流。在太后的帶動下,福晉、格格們也與外國女性走動了起來。

薩拉說,她與福晉、格格們在多次互動後,拋開繁文縟節,敞開心扉,逐漸成為朋友。1903年12月26日,薩拉宴請包括順承郡王嫡福晉靜芳在內的皇族女眷,她說:“她們接受了邀請,就表明她們脫離了舊傳統。……她們的臉白裡透紅,下唇都點了紅點。她們穿金戴銀,修長的指甲都帶著金護指。她們的衣著質地優良,裝飾華麗,色彩繽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不久,這些皇族女士又熱情地回請了薩拉等11位外國使節的夫人。薩拉回憶道,就座後她們談笑風生,福晉、格格們舉止優雅,令人賞心悅目。臨別時,皇族女士們清楚地說出goodbye與客人道別。

當這些皇族女眷越來越適應外交活動的時候,大清王朝轟然倒塌,她們也就逐漸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