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只因古代蠶與現代蠶有一點不同,複製馬王堆漢墓素紗襌衣耗費13年

素紗襌衣出土時共2件,一件48克,一件49克,均不超過一兩,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1983年馬王堆文物陳列廳被盜,一共有6個展櫃被砸,30多件珍貴文物被盜,其中包括這兩件素紗襌衣,案犯是一位叫許反帝的17歲少年。

許反帝的母親許瑞鳳因為愛子心切,發現兒子的盜竊行為沒有報警,而是將部分文物銷燬,其餘文物悄悄寄回了博物館。

兩件素紗襌衣的命運是:48g的那件被毀。49克的追回,49克那件部分毀壞,後被修復。

紗,是我國古代絲綢中出現得最早的一種,它是由單經單緯絲交織而成的一種方孔平紋織物,其經密度一般每釐米為58根至64根,緯密度每釐米為40根至50根紗。密度稀疏,孔眼充滿織物的表面,因而質地輕薄,古人形容“輕紗薄如空”、“舉之若無”,一點都不誇張。上乘的紗料,以蠶絲纖度勻細見長。

49克的素紗襌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直裾。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量還不到一兩。

襌衣的組織結構為平紋交織,其透空率為75%左右。制織素紗所用原料的纖度較細,表明當時的蠶桑絲品種和生絲品質都很好,繅絲織造技術也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

這件“襌衣”如果除去袖口和領口較重的邊緣,重量只有25克左右,摺疊後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

絲織學上對織物的蠶絲纖度有一個專用計量單位,叫旦(全稱:旦尼爾),每九千米長的單絲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數越小,則絲纖度越細。經測定,素紗襌衣的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在生產的高階絲織物是14旦,足見漢代繅紡蠶絲技術的高度發展。

湖南省博物館曾委託南京雲錦研究所複製這件總重49克的素紗襌衣。

但該研究所複製出來的第一件素紗襌衣的重量超過80克。後來,專家共同研究才找到答案,原來現在的蠶寶寶比幾千年前的要肥胖許多,吐出來的絲明顯要粗、重,所以織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

緊接著專家們著手研究一種特殊的食料餵養蠶,控制蠶寶寶的個頭,再採用這些小巧苗條的蠶寶寶吐出的絲複製素紗襌衣,終於織成了一件49。5克的模擬素紗襌衣,這一研究竟耗費專家們13年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