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公益】與齊長城相伴的慢火車辛泰公益公益走進淄博泰安站

山東淄博是齊國故都,在這片土地上行走,很多寫在歷史書中的名字會不經意間出現在眼前。抬頭向南觀望,泰沂山脈如同一條青帶,綿延千里。在這山脈中,齊長城彷彿是一條巨龍,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與這條巨龍相伴的,除了大山深處的村莊,還有辛泰鐵路以及一趟公益性“慢火車”。

辛泰鐵路全長184公里,穿越泰沂山脈,將山東淄博與泰安連線在一起。泰沂山脈山高溝深林密,鐵道線在兩山間穿行,沿途經過65座橋樑,587座涵洞,22座隧道。隧道所處的區段山勢蜿蜒、地勢險要,除了養護隧道、線路、供電網、訊號裝置的鐵路職工,很少有人步行到達。

每天,有30多趟貨運列車和唯一一趟客運列車從辛泰鐵路透過。

7053/7054次列車往返于山東淄博至泰安之間,單程執行時間為5小時,全程票價11。5元,最便宜的票價為1元。

“慢火車”是人們對這趟列車的俗稱,自1974年開通至今,已經開行了47年。

從高空俯瞰,大山深處,“慢火車”伴著陽光、雨露、風雪前行,沿途經過幾十座村莊,列車經過時,村民停下手中的農活,凝神靜聽火車透過的聲音,那不僅是火車的聲音,還是山外的聲音、世界的聲音。

最初,“慢火車”是村民出山、進城的唯一交通工具,列車編掛12節車廂,村民們揹著鴨蛋、煎餅、地瓜等,到集市、城鎮售賣,再購買生活日用品返回山裡。列車因此多了一個名字——莊戶列車。

隨著“村村通”公路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旅客數量銳減,列車車廂從12節縮減至8節,現在縮減至4節,成為名符其實的“慢火車”。

時光的腳步不斷前進,“慢火車”的身影並沒有遠去,反而有了更新更好的變化:辛泰鐵路實施了電氣化改造,牽引機車由內燃機車更換為電力機車,2020年列車又升級為空調列車。濟南至淄博的K8279/8280次快速列車與“慢火車”接續開行,濟南的旅客可購買聯程票,當天即可體驗“鄉情慢車”沿途的山野風光。

柏樹村、西石村、齊山風景區、齊長城遺址等觀光勝地分佈在辛泰鐵路沿線,“慢火車”像一條絲帶將它們串在一起,優惠的票價、優質的服務,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旅客。

隨旅客一同到來的是無限的商機,村民們開發鄉村旅遊、開辦農家樂飯莊,將土雞蛋、蔬菜、小米、散養的土雞等擺在車站外面,“慢火車”來了,車站便成了市場。

“慢火車”單程停靠17個站,南博山、口頭、北牟、西桐古站是經停的4座車站。南博山站是旅客的“打卡”勝地,美不勝收。上瓦泉村就在南博山站旁,過去村民們靠天吃飯,現在,村民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1。6萬元。

口頭、北牟、西桐古3個車站間群峰雄峙,山高谷深,是辛泰鐵路的隧道密集區段。口頭隧道全長1228米,是全線最長隧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鐵路職工來到這裡巡查線路、檢查供電裝置、更換道砟。

冬天,泰沂山脈覆蓋在冰天雪地之中,舉目四望,天地、大山、樹木一片蒼茫,鐵路職工常常要踩著積雪,翻越山頭,走進隧道,敲下從隧道頂部懸掛下來的冰柱。敲冰結束,走出隧道,眼前的道路上,不見一個行人的腳印。

北牟至西桐古僅8公里,卻分佈著5座隧道,山勢的險峻可見一斑。鐵道線穿山而過,北牟站就建在大彎道的懸崖上。行車室內,車站工作人員在辦理接發列車、排列訊號。多年前,這個行車室就建在半山腰上。晚上,一燈如豆,訴說著大山深處的孤寂。北牟站是辛泰鐵路24個小站中交通最不便利的,進來的山路蜿蜒曲折,一到下雨下雪便被封路。

西桐古站的站舍前,挺立著3棵法國梧桐樹,是建站時鐵路職工種下的。小站的年頭有多長,樹的年齡就有多長。清風裡、烈日下、明月中,它們像士兵一樣,並排站在一起,看著小站忙忙碌碌。

一直駐守在這裡的除了村民,便是小站上的鐵路職工。有人從20歲一直工作到退休。40年的時光,從青年到暮年,都在黃色的站舍裡度過。40年,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守護火車的安全。

時光荏苒,濟南局集團公司與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深入合作,相繼開發“南博山美麗鄉村踏青體驗一日遊”“臨淄齊文化探秘一日遊”等乘坐“慢火車”的旅遊線路,啟動了“綠皮火車博物館”“7053火車郵局”“7053劇場”等建設專案,讓“慢火車”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帶動更多人走進大山,透過鄉村旅遊幫助沿線村民增收致富。

供稿:《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山東記者站(濟南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圖:郝煒華 江雨

本文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