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花舞唐山,綠染河北|長城評論

長城新媒體評論員 蘆靜

觀鳳凰城,賞繁花盛景。6月26日,以“英雄城市·花舞唐山”為主題的河北省第五屆(唐山)園林博覽會如約而至。

6月18日拍攝的河北省第五屆園林博覽會會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一臺、三館、五院、九橋、十八展園……漫步園區,不僅可以將全省各城市的特色景觀一覽無餘,還能窺見珠三角、蘇州等地及唐宋清時期傳統園林院落的獨特文化魅力,而涵蓋吃、住、康、行、購、娛等方面的高科技設施及互動沉浸式體驗,更是潛藏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唯美的視覺效應,景區景觀湖30萬噸蓄水,及日1。7萬噸的花草樹木綠化用水全部採用唐山市排水公司“再生水”。若單從顏色和氣味上判斷,“再生水”與普通自來水沒多大區別,但從工藝上看,這些能夠替代自來水或地表飲用水源的水流,是汙水資源化利用的產物,唐山生態之都的亮麗底色以不一樣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6月18日,遊客在河北省第五屆園林博覽會會址遊覽。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然而,礦業開發卻遭遇了“成長的煩惱”,不規範開採造成山體破碎、地表植被損毀,開採、加工、運輸環節產生的揚塵汙染著空氣……這不僅對礦區周邊群眾生活造成了影響,環境破壞的勢頭還制約著中華民族長遠的發展。

抓環境治理就是抓民生福祉,就是抓高質量發展。自2013年開始,唐山市拉開了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的大幕,司家營鐵礦、遷西、遷安和南湖生態城等一個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屏障脫穎而出。本屆園博會的會址所在地就曾是垃圾遍地、“散亂汙”企業聚集的採煤塌陷區,唐山市開平區用3年時間對其進行生態修復,採取固體垃圾就地迴圈利用、山體堆築、沉降坑塘整合疏浚引水成湖等生態修復技術措施,實現“荒蕪地、廢棄地”變身“城市後花園”,這也是對唐山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一個有力佐證。

6月18日拍攝的河北省第五屆園林博覽會園林藝術館。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事實上,自2017年起,園博會已在河北省走過四個年頭,不僅唐山,每一屆園博會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選址都注重對城市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讓昔日鹽鹼地、城市棕地、採煤塌陷區、工業汙染地等地重現綠色生機與活力。

資料顯示,河北省前四屆園博會為城市直接增加綠量650公頃,每屆園博會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大大提高。以園辦會、以會興業、以業富民,衡水、秦皇島、邢臺、邯鄲等地借力“園博效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在顯著提高,一幅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醉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又該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由“汙水荒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透過園博會的“河北經驗”,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警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能夠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透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就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由此打開發展生態經濟的一扇窗。

以省園博會為載體,著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打造生態修復的示範樣板,今日之河北,從壩上高原到大平原、從太行山到渤海之濱,狠抓生態環境治理,推進產業轉型,以生態文明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