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13年精心救治,陪伴老人一生的120歲古樹復活了

93歲的孫祥蓉老人,家中小院種著一棵百年棗樹。對老人來說,這棵陪伴她一生的棗樹如同親人。然而,棗樹一度病入膏肓,著急又心痛的孫奶奶撥打了12345熱線求助。

沒想到,從此以後,林業保護站的工程師每年來給棗樹“輸液”治療。經過持續13年的救治,如今,這棵棗樹不僅活了過來,還被評為二級古樹。“多虧了12345熱線和園林綠化局,否則這棵樹不會像今天這樣碩果累累。我用它結的棗做了一份禮物,想把它獻給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孫奶奶家位於東城區北新橋街道,一方小院靜謐質樸。院子裡有兩棵棗樹,一直一彎。老人指著樹幹彎曲的那棵說:“別看它其貌不揚,可年齡比我還要大,至少有120歲了。”

大約在2006年,老人發現這棵棗樹的葉子有點異常,生出密密麻麻的小碎葉,樹皮也掉了。有經驗的鄰居告訴她,古樹可能得了“棗瘋病”,嚴重的話會導致棗樹死亡。這可把老人急壞了,四處求醫問藥,但都不見效。到2008年,這棵棗樹已經病入膏肓,老人不知所措,每天看著棗樹鬱鬱寡歡,自己也跟著病倒了。

抱著最後一線希望,2008年9月,孫奶奶撥打了12345熱線求助。她清楚地記得:“12345的接線員是一位小夥子,他讓我別掛電話,當場就聯絡上了市園林綠化局。”隨後,林業保護站的高階工程師王合與孫奶奶取得聯絡,並來到她家中給古樹診斷:“您放心,還有救。”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淚流滿面,實在太高興了,就好像不是棗樹有救了,而是我有救了。”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孫奶奶依然激動萬分。

“從我20歲嫁過來時,棗樹就在這裡。70年來,我們全家守著這棵棗樹,棗樹也守著我們。”孫奶奶說,這棵棗樹結的是“葫蘆棗”,外形酷似紅色的小葫蘆,這是一種很珍貴的棗樹品種。原本這棵棗樹是種在王府裡的,因為長彎了,才“落戶”到尋常百姓家。

每逢棗樹結棗,都是院裡最熱鬧的時候。大家忙著將棗子收集起來,甜美的大棗也成為饋贈親友的好禮物。棗樹默默守護著小院,陪伴孩子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更見證了孫奶奶與老伴長達數十年的美滿婚姻。後來,老伴去世,孩子們外出工作,熱鬧的大家庭一下冷清下來。那段時間,多虧有這棵棗樹的陪伴,讓老人睹物思人,不再孤單寂寞。也正因此,棗樹生病後,孫奶奶拳拳在唸,著急救治。

負責給古樹治病的工程師王合告訴記者,那時孫奶奶家的棗樹病得確實比較嚴重。棗瘋病是一種由植原體侵染引發的病害,棗樹發病後往往用不了幾年就會死亡。湊巧的是,當時他與同事恰好在試驗棗瘋病的防治技術,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已經有相應的治療方法了。

只不過,孫奶奶打電話時,已經錯過了治病的季節。王合與老人約定,第二年春天他一定會再來給棗樹看病。為了不讓老人著急,他時常給老人打電話,或來老人家中看看,不斷地安慰老人。

2009年4月15日,王合約請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到老人家中給棗樹現場會診,確定治療方案後,當年5月,王合帶著裝置和藥物來到孫奶奶家。“先根據病的程度確定輸液量,再找準位置給樹打孔輸液,最後還需要時刻關注藥液的流速,過快或過慢都達不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就這樣,王合每年春天都準時前往孫奶奶家,給棗樹輸液,一干就是13年。“棗瘋病很難徹底根治,不過老人家中的棗樹已經基本復原了,枝葉茂盛,也能夠正常結果了。”

孫奶奶說,每次棗樹輸液要輸好幾天,她就在樹旁守著,看著藥液是否成功注入,如果發現藥液不往裡流了,她就立刻給王合打電話,王合每次都隨叫隨到。

王合第一次來到孫奶奶家時剛40歲出頭,在孫奶奶眼裡還是身強體壯的小夥子。如今,13年過去了,還有3年就要退休的王合知道孫奶奶惦念這位“老朋友”,所以經常寬慰她,“我退休後,會有其他人繼續照顧這棵樹。”

“你們看,棗樹現在長得多好啊!”棗樹有了專業的照料,孫奶奶打心底裡高興。

經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評估,2019年底,這棵棗樹被認定為二級古樹,還有了自己的銘牌。記者從樹牌上看到,這棵樹是清朝時留存下來的,距今約120年。孫奶奶說,如今她四世同堂,過九十大壽時,全家聚在小院裡的棗樹下,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去年,這棵棗樹長勢尤為喜人,結了不少棗,孫奶奶決定親手製作一份禮物,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孫奶奶說,她年紀大了,無法像年輕時一樣摘棗了,只能等棗熟了落下來,再一顆一顆撿起來。她花了很長時間,從上百顆葫蘆棗裡精心挑選出18顆最飽滿的,配上中國結和紅穗子做成棗串。看過棗串的親友都誇漂亮,而她也萌生一個為黨的生日獻禮的心願。

夜晚,老人在燈下提筆寫下一封長長的感謝信:“今天,我是懷著萬分感恩的心情寫下這封信的,事情是這樣的……在黨的關懷下,棗樹得到了新生,煥發了青春,我們永遠忘不了12345這個救命電話……我精心挑選葫蘆棗做成愛國手串,獻給偉大的黨,這也是一個93歲的老人對黨的熱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