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其實這個答案挺簡單的,因為他們在歷史上都曾經長期使用漢字,所以用漢字寫他們的人名早已成為了一種規範。因此雖然這些地區現代已經很少使用漢字,但其人名的傳統規範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所以現代多數人名仍然可以用漢字精確的寫出來。那麼這些國家人名究竟發生過怎樣的歷史演變呢?

越南漢字姓名的歷史

許多喜歡歷史的朋友估計都知道,越南北部在公元10世紀之前,其實曾經長期是各個中原王朝的領土。從公元前204年左右秦始皇派趙陀南征百越之時起,越南就開始受到了中原文化的顯著影響。所以基本上越南這個地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是始於這個時期。

但因為之前越南這塊土地距離中原距離很遠,所以在中原文化來到越南之前越南當地人是如何取名字的在後世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現代人也基本無從知曉。但透過中原文化傳入越南之後的一些蛛絲馬跡,似乎也可以推測出之前越南人名的一個特點,即當時可能越南當地民族並沒有姓氏這個概念。

(越南姓氏基本都源自中國,圖為越南主要姓氏:阮陳黎範黃潘武鄧裴杜……)

這樣說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現代越南人的姓其實都是漢姓,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之後,在當地派駐的官員給當地人指派的姓氏。當時在漢朝將越南北部納入領土之後,實行了與中原基本一樣的治理方式。也就是在越南北部也建立了戶籍制度,以方便管理。但因為當時越南當地人多數都沒有姓氏,所以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無數同名的人,因此漢朝官員為了方便管理,就從漢姓裡隨機選擇,指定成為當地人的姓氏。而在很多時候,這些身為父母官的官員乾脆就把自己的姓氏給了當地人當姓,所以有些人認為,目前在越南佔據了將近一半人口的阮姓,有可能就是漢朝時某個漢朝派駐當地的官員的姓氏。

(這些詞在越南語裡都代表漢字)

而這個官員指定姓氏的過程反過來也說明了早期越南當地人是沒有姓氏的。當然,因為越南北部曾經有一千多年一直是中原王朝領土,所以在此期間遷居越南北部的中原人也有一些,而這些人後來和當地人融合,也把自己的姓氏帶到了當地。但無論怎樣,後來越南人的官方姓名就一直是用漢字寫成的漢式姓名了。而這一點在公元10世紀越南自立之後也一直沒有改變,有些文化的人則還會有表字。儘管後來越南人還發明瞭自己的文字“字喃”,但在書寫正式姓名時,卻仍然還是使用漢字書寫,這也使漢式姓名成為了越南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朝鮮半島漢字姓名的歷史

而和越南相比,朝鮮半島接受漢式姓名的時間其實要晚不少。因此其在接受漢式姓名之前的人名也流傳下來不少。比如在傳說中,後來曾統一朝鮮半島的新羅的建立者叫弗矩內,其第三任國王名叫儒理尼師今,而這些名字明顯都是跟漢字完全無關的名字,所以只是漢字的譯名而已。

而根據朝鮮半島的史書《三國史記》記載,朝鮮半島上的漢姓是由新羅國王在不同時期賜給其臣民的。但現代研究認為這種說法比較片面,傳說成分比較重,朝鮮半島人名漢化的過程應該是伴隨著儒學傳入當地,當地向中原王朝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的,而這其中的轉折點應該是發生在中原文化最為興盛的隋唐時期。

(在漢式姓名普及之後到近代以前,每個朝鮮半島的人名都是以漢字為規範)

但相比于越南,其實朝鮮半島學習漢氏姓名相對來說一直不是特別的徹底。這一點體現的最為明顯的就是朝鮮半島的多數平民一直到近代都沒有自己的姓。姓氏在朝鮮半島曾經長期是被稱為“兩班”的貴族階層的特權和身份象徵。而處在社會中下層的人群如果想有姓氏,就必須得到某個兩班家族的批准,即同意認可其是自己家族的成員。有很多時候,平民要想透過這個途徑獲得姓氏,就必須要向兩班貴族鉅額酬金。而在朝鮮封建制度開始衰落的公元18世紀,這種作法一度氾濫成災。比如根據一些統計數字,在今天的韓國大邱地區,在公元1690年時,擁有姓氏的兩班家族還只佔當地總人口的9。2%,到公元1729年,這個比例就增加到了18。7%,而到公元1858年,當地人裡已經有70。3%都已經是有姓氏的“兩班”家族成員了。而這其中大多數人其實都是花錢買的姓氏了。

(公元19世紀中葉的朝鮮兩班貴族)

但即使如此,到1910年日本正式吞併朝鮮半島之前,在朝鮮半島還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沒有姓氏,他們的姓氏都是在近代確定的。所以朝鮮半島相比于越南在姓名這方面其實漢化程度是低一些的。而且因為朝鮮半島距離北方草原地區不遠,所以在歷史上曾經臣服於元朝。而在元朝時期,當時朝鮮半島的王氏高麗王朝在實質上已經成為了元朝的一個自治區,所以當時其王族除了使用漢式姓名之外,有時還會和元朝的蒙古貴族套近乎,同時擁有一個蒙氏姓名。比如高麗恭愍王本名叫王祺,但他同時還有一個蒙古名叫伯顏帖木兒。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朝鮮半島受中原政治形勢變化影響的結果了。

所以朝鮮半島文化自從隋唐時代逐漸漢化之後,漢式姓名也成為了其規範人名,有1000多年是其人名唯一的寫法,因此雖然朝鮮語(韓語)和漢語差異極大,但在取名時選擇能與漢語對應的字詞已經成為了規範做法,這也成為了朝鮮民族文化傳統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漢字使用減少之後的人名狀況

但在近代,這兩個地區因為歷史的變故,漢字的使用範圍都出現了急劇萎縮。其中越南在成為法國殖民地之後,從1910年開始強制推行以法文字母創制的新越南文字“國語字”,並在1919年廢止使用漢字。自那時起,漢字在越南就逐漸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到近代,還認識漢字的越南人已經是鳳毛麟角,多數是一些年齡很大,上過私塾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專門學習中文的人。

(現代漢字在越南的應用基本只侷限在一些傳統節日相關的習俗裡了)

因此多數現代越南人是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漢字寫法的,但多數越南人的姓名卻仍然可以透過一套規範辦法用找到準確對應的漢字。這套辦法首先是姓氏表裡找到各個姓氏對應的漢姓,然後確定其名字兩個“字”的意義,通常也能找到對應的漢字。如果遇到同一個發音對應多個漢字的情況,那麼在翻譯時一般會根據慣例,即某個越南語發音通常會翻譯成哪個漢字就翻譯成哪個漢字,除非其本人指出自己名字的含義不是對應這個漢字。但因為現代越南會讀漢字的人已經非常少,所以這種情況也很少見。

(漢字應用的減少使朝鮮半島人名與漢字的對應關係也在減弱)

而韓國的情況則更加規範一些,因為在韓國每個人的身份證上都還會按照傳統寫上這個人的漢字姓名,而且韓國人在學校也都要學習1000多個漢字,所以韓國許多人的漢字姓名都還具有官方法律地位。但因為近年韓國年輕人的漢字能力也下降的非常快,而且傳統觀念的影響也越來越小,所以有許多人在給孩子取名時會使用朝鮮語(韓語)裡的本土固有詞彙,所以這些名字雖然也都有漢字寫法,但有時候其實等於也是找到發音接近的漢字翻譯過來的。而朝鮮在這方面情況也類似,雖然朝鮮不會在身份證上寫漢字姓名,但其國民在學校所學習的漢字數量卻比韓國要多,有2000到3000個,所以多數朝鮮人名也都能透過一定的規則與漢字對應。

所以無論是越南還是朝鮮半島,因為這些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其多數人名現代仍然能與漢字對應,也就是能用漢字精確的寫出。但隨著漢字在這些國家應用範圍越來越小,所以其關聯性變得越來越弱也是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