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悅讀】諷刺,是一門藝術活!沒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功底是做不到諷

諷刺,是一門藝術活。沒有一定的文學、藝術功底是做不到諷刺的。生活中譏笑他人,那叫嘲笑,而不叫諷刺。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載:“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在很早的時候,人們便會用詩來諷刺時人、時事。至於為什麼要用詩?

因為詩難懂。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讀哪怕讀千遍,倘若不結合實際分析,不解其真義,在人看來也只是一句順口成章的話而已。

要說哪個流派的詩人最會寫諷刺詩?毫無疑問,必須是現實主義詩人。因為他們肯入世,入世自然曉是非,看的多,想諷刺的人、事自然也就越多,杜甫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杜甫的“諷詩”與杜甫的人生

杜甫,總會讓人想到“半生潦倒”。與李白合稱“李杜”,但僅限於後世之人對他的稱呼,當其活在世上時,籍籍無名。

杜甫算是出身官宦之家,只可惜剛出生時便家道中落。好在祖輩們留下了不少遺產,杜甫在少年時代,就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等地,他人先一步,見識到了世間的光明與黑暗。

從杜甫的人生軌跡來說,杜甫不能算是一位才子,後世之人對杜甫文學造詣評價雖高,但是在當時,他的才華卻並不為世人所接受。在其遊歷歸來後,曾赴洛陽應舉,結果不中。

三十五歲後,過了而立之年,杜甫又到長安應舉,再次落第。沒辦法,杜甫想了一個其他法子,向皇帝獻詩,向貴人投贈(給詩又給錢),終於得以擠入官場。進入官場之後,杜甫看到了唐朝的上層社會。

時值晚唐,昔日強盛的帝國,到了彼時已垂垂老矣,風雨飄搖。貴族奢靡成風,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隨著國家命運的飄零,輾轉多地。

可以看到,杜甫雖出生不錯,但後來經歷卻非常糟糕。前後的反差,也造就了他獨一無二的性格、以及行事特徵。

不去阿諛奉承(為官後),一支筆寫盡天下事,關鍵是被寫的人還不知情。這些詩,便是“諷詩”。

這一千古名句,可不是用來夸人的

杜甫的諷詩,向來滴水不漏,哪怕被當事人聽到,也只覺得是在誇他。如文學造詣極高的《麗人行》,描寫三位尊貴夫人,文筆細膩、詞藻華麗,實則是在嘲諷其驕奢淫逸。

又如一千古名句的出處《贈花卿》,原文如下: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唐肅宗上元二年,花敬定(花卿)平叛有功,地位尊崇,深得皇帝賞識,朝野之上目中無人,權傾一時。

擺宴、奏樂、舞女、美食,身居高位者的生活大抵如此。這首詩便是稱讚,花敬定擺宴所作音樂的高階。

尤其是詩的後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如此樂曲只能是天上才有,人間又能聽到幾回呢?

音樂最美不過仙樂,古人認為天上的仙樂最為美妙,杜甫將此曲比作仙樂,就是要寫出此曲的不同凡響,又用人間罕聞,寫出其之珍貴。

曲為實,“仙樂”則為虛。虛實結合、虛虛實實,讓人浮想聯翩。讓人不禁想要追問:這首在錦城(成都)演繹的曲子到底有多好聽?這首曲子到底是什麼?

何曲不知,但卻知是天子之樂,是皇帝的專屬。如此說來,這首詩的用意便出來了,花卿是不是有僭越嫌疑?

古禮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說,君父臣子,乃是定論,不可稍有不敬,皇帝對於不敬者,可殺之,犯下欺君之罪,便是犯下滔天大禍。

伴隨著一個帝國的沒落,禮崩樂壞是必然的,只能期待下一個統治者重新建立秩序,那麼在禮崩樂壞的這一過程中,人們對於這些古禮,反而不是那麼重視。

但是,那些忠臣直吏卻不這麼認為,顯然杜甫也是這麼想的;花卿,作為一名臣子,擅用皇帝專屬音樂,此為不忠;身居高位,整日娛樂,此為怠職。

不過,杜甫大概沒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會成為千古名句,更沒想到,會被人們誤解被用來誇讚音樂好聽,幸好大多數聽者也不知其含義。

杜甫千古罵人金句,短短14個字,有多少人用來夸人了呢?不妨學習一下別出錯。

結語

從杜甫作了這首詩的後續結果來看,花卿應該是沒看出其中含義,大概認為杜甫真心覺得曲子好聽吧。但對於咱們來說,誤會可就大了,以後再用來夸人,可就要小心使用了。

【來源:有仙氣文化】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