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為什麼直徑800米左右的隕石撞擊地球,就可以讓地球毀滅呢?

1千米以下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在地球歷史上時常發生,在格陵蘭島地下就有一個直徑十來公里的撞擊坑,據推測是直徑500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產生,6500萬年前那顆和大量恐龍滅絕的隕石坑,最寬處180公里,是一顆直徑2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導致的,可這也沒有讓地球毀滅吧?地球的體積質量決定它不可能被隕石、小行星撞擊所活毀滅,地球歷史上可能遭受過一顆大小相當於火星的太陽系原始行星的撞擊,使得地球地表物質被大量剝離,這顆原行星的撞擊也沒有使地球徹底毀滅。

隕石如果撞擊到地球上,影響最大的隕石撞擊區域和地表。隕石巨大的撞擊力,會直接在地面上砸出一個大坑。同時,隕石自身也會被撞擊的四分五裂,碎片反彈到空中。恐龍滅絕事件的小行星,就是因為個頭夠大,撞擊速度夠大,所以自己把地面撞擊出來一個深坑後,自己也四分五裂,很多碎片、粉末、塵土直接反彈到了大氣層中。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地球大氣被嚴重汙染,而且這些撞擊時反彈的物質溫度極高,最終落下來的時候導致大火產生。厚厚的煙霧遮擋了太陽,使得地球先升溫在降溫,恐龍就此滅絕。

在地球46億年的歷史中天體撞擊是常事,由於木星及月球的存在已經大大的減少了撞擊在地球之上的天體,但是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存在。每一次的天體撞擊都會導致地球上的生物死亡,人類發展到現在依然沒有辦法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只能儘可能的減少天體撞擊帶來的危害。但是這些撞擊幾乎都只會對地球生物產生影響,絕對不會觸及地球的根本。宇宙中影響到地球的可能只有黑洞、超新星爆炸等,當然太陽變成紅巨星後也會吞噬地球使地球融化,但那會是三十億年以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