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宋史畢昇的大發現,改進活字印刷術

宋史:畢昇的大發現,改進活字印刷術

關鍵詞

:宋代造紙業的發展、周必大刊印《玉堂雜記》

前因

宋代造紙業的發展

:宋代造紙業的發展,為印刷行業的興盛,活字印刷術的革新創造了前提。

▲宋代造紙業的發展

後果

周必大刊印《玉堂雜記》

:南宋文學家周必大刊印《玉堂雜記》,使用的方法是活字印刷術。

▲玉堂雜記

過程始末

一、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公元1048年,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經過不斷的應用之後,在技術上變得更加成熟。活字印刷術最突出的特點是活。

和以前通行的雕版印刷術相比,活字印刷術在印刷時不需要重新刻板,而是隻要根據需要印刷的書籍或文字內容,把膠泥製作的文字方塊重新排序,就可以立刻投入印刷。不但比雕版印刷更節約時間,也能把內容的出錯率降到最低。

▲畢昇蠟像

二、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起因

不過,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並不輕鬆。這話還得從頭說起。畢昇是杭州一個印刷作坊裡的熟練刻工,很小的時候就從老家蘄州(今湖北黃岡)來到杭州,在這從事雕版印刷工作。

隨著經驗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畢昇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長期以來使用的雕版刻字的印刷辦法,其實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有一次,同在印刷作坊工作的年輕人因為不小心,把雕版中的文字刻錯了一個。等到書籍印出來後才發現,洋洋灑灑的文章竟然有一個錯別字,年輕人為此受到了懲罰。

畢昇在印刷作坊工作了幾十年,年輕的時候,自己也曾犯過類似錯誤。因為雕版印刷的工作長期接觸文字,一不小心看錯了或者手抖,很容就會就把一塊雕版弄壞。

可印刷坊的老闆和需要印刷的買主們不管這些,雕版刻錯,書坊的印刷成本就會抬升,而買主也大都苛刻,遇見書籍裡面的錯字,也常常表示不滿和憤怒。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

▲活字印刷術中使用的活字

三、想法投入實踐

畢昇決心解決這個問題。不久以後,他就得到了啟示。清明節的時候,畢昇帶著妻兒回家祭祖,無意間看見兩個兒子玩耍,只見孩子們把泥做成的鍋、碗、桌、椅,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眼前這些泥制的玩偶,好像變成了一個個文字,被重新組織排列起來。

畢昇想到了解決辦法。雕版印刷的特點是整版印刷,所以其中的一個雕刻細節出了錯誤,往往就是整版的錯誤。但如果把文字一個又一個拆開來組合,不就能巧妙的避免這個錯誤麼?

重新回到印刷作坊的畢昇,立刻把想法投入實踐。他開始用木頭塊製作文字。不過,木頭的材質比較鬆軟,在印刷的過程中遇水容易變形,畢昇改用質地較硬的膠泥製作文字方塊。

泥字全部製作完成後,畢昇找來一本書,然後按照裡面的內容把膠泥字塊在一塊鐵板上排列好,再在鐵板四周用松香和蠟圍成方框,這樣就組成了一版文字。雖然前期刻字用了不少時間,但後期排版時間比起雕版的速度,明顯已經快了很多。

畢昇發明的這種使用膠泥字塊排版印刷的辦法,也就是活字印刷術。不過,發明完成之後,畢昇並沒有就此止步。

▲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出的詩歌

四、活字印刷術流傳下來

為了更好地提高印刷效率,他又重新刻了一套膠泥字塊,並準備了兩塊鐵板,為的是可以讓兩個人同時工作。

當一個人印刷時,另一個就進行文字排版,等到第一個人印刷完畢,第二個人也已經排版完成。如此迴圈,印刷效率幾乎提高到以前的一倍。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由於效率更高,出錯更少,很受印刷坊工人們的喜愛。隨著他們對活字印刷的不斷使用,印刷品中的文字錯誤現象大大減少了,工作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幾年之後畢昇去世,不過,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流傳了下來。南宋時期,活字印刷得到了大力普及,著名的南宋文學家周必大刊印自己的作品《玉堂雜記》時,用的就是活字印刷術。

隨著東西交流的日益頻繁,活字印刷被傳播到亞洲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地,15世紀之後,更是透過俄羅斯和阿拉伯商人傳播到了歐洲乃至世界各地。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結論

活字印刷術促進了印刷行業的發展,傳播到到亞洲、歐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參考資料】《宋史》《資治通鑑》《北宋發明家:畢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