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東地區唯一紅色政權,蘇聯滅亡後為鄰國吞併,動亂至今民生艱難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1945年8月,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然而世界並未因此變得和平,新的戰爭風險正在醞釀。美蘇兩個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主的頭把交椅,開啟冷戰模式,組織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進行對抗,各陣營國家被迫牽扯其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壁壘分明,戰爭陰雲隨時籠罩在地球上空。

▲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舊照

從理論上來講,阿拉伯地區在美蘇冷戰中原本是可以置身事外的,畢竟該地區居民都是虔誠的信徒,同時長期為歐洲殖民者所掌控。在這種背景下,紅色政權根本就沒有用以紮根和成長的土壤。然而蘇聯為了與美國抗衡,硬是動用強大的影響力,並砸重金扶持起了一個標準的蘇式國家,這就是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通常簡稱為“南葉門”或“民主葉門”。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蘇聯解體之後,南葉門失去援助,面臨內外交困的尷尬境地,最終為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所兼併。

▲南北葉門示意圖

南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南濱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擁有超過4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阿拉伯諸國中並不算狹小。南北葉門的對立,並不全是蘇聯的“傑作”,這一切還要從英國殖民說起。二十世紀初,地區霸主奧斯曼帝國衰落後,阿拉伯半島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英國殖民者敏銳地察覺到了機會,透過武力將亞丁灣和毗鄰的哈達拉毛等大片廣袤的酋長領地劃為所謂“亞丁保護地”。在此之後,貪婪的英國人並未滿足,又強迫奧斯曼帝國將葉門南部的大片土地割讓出來,於是一個完整的葉門就成了南北兩部分。

▲北葉門首都薩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徹底隕落,北葉門內部的分離勢力趁機出手,宣佈北葉門獨立建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等傳統殖民大國元氣大傷,無暇顧及海外殖民地,民族獨立浪潮遂席捲全球。在此期間,南葉門找到了新靠山——那就是正謀求成為世界霸主的蘇聯。蘇聯早就希望能在阿拉伯地區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南葉門方面也希望能夠獲得獨立,透過外力保障實現政權穩固。雙方一拍即合,蘇聯便大力資助葉門民主陣線,最終在數次暴動起義之後,英國方面宣佈放棄對南葉門的統治,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

▲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舊照

就這樣,阿拉伯半島建立起第一個紅色政權,這個訊息猶如平地一聲雷,在中東地區顯得非常突兀。戲劇性的是,北葉門同樣是獨立政權,而且建國時間早於南葉門,然而南葉門在蘇聯源源不斷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下,綜合國力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在扶持起代理政權之後,蘇聯逐漸以南葉門為跳板,進一步向中東地區滲透,不過由於頻繁干涉南葉門國內事務,南葉門內部逐漸出現“親蘇派”和“反蘇派”,由於兩派立場完全相反,因此經常爆發武裝衝突,前後幾任領導人都因此而不幸殞命。

▲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舊照

東歐劇變後,多國紅旗落地,蘇聯在全球的影響力也開始大幅衰退,南葉門“反蘇派”抓住良機,一舉推翻了親蘇派政權,這便是著名的“葉門之春”。親蘇派政權領袖哈薩尼眼見無法控制局勢,只好倉皇逃往海外,不過他不甘心就此失去權力,於是搖身一變成為“民主鬥士”,開始提倡民主共和,投靠了北葉門總統薩利赫。公元1990年,南葉門“反蘇派”權衡利弊,認為打破現有僵局的唯一出路便是與北葉門合併。於是南方政權主動提出南北合併事宜,由於南北葉門原本屬於同一個國家,因此談判倒也比較順利,經歷數次磋商後,雙方同意兩國合併成立葉門共和國。

▲葉門首都薩那街頭

然而南北葉門雖然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奈何經過長時間的人為隔離,民眾之間充滿矛盾,加上雙方政治勢力都在針對新國家的領導權,因此實際上仍然是南北各自為政。1994年,南方正式宣佈退出談判,聲稱將繼續維持原有紅色政權,北方領導人薩利赫十分憤怒,最終在南方前總統薩哈尼的建議下正式出兵,戰火迅速蔓延至南葉門全境。最終,北葉門取得戰爭勝利,徹底統一整個葉門。不過這樣的武力征服也留下了隱患,南方居民不認同新政權,因此武裝衝突時至今日也未徹底停止。在這樣的戰亂之下,葉門國力衰弱、民生艱難,多數民眾都處於赤貧狀態,實在是令人唏噓感慨。

參考資料:

《列國志:葉門》《中東國家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