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繼續恥辱還是迎來重生,揹負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薩達特該如何抉擇?

“統治者就是坐在歷史這輛汽車的方向盤前面的人,他既開動汽車,又隨著汽車而動。”

繼續著自己內部整合的阿拉伯世界失去了他們的話事人,納賽爾,瘦削而強硬的薩達特成了納賽爾的繼任者,埃及該往何處去,阿拉伯世界也該往何處去,這份重擔就在薩達特的身上,這一切都需要用新的炮火來決定。

為什麼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用六天,這令人咋舌的速度徹底擊潰了阿拉伯世界,把視角從中東地區拉高,從當時世界的大棋局上來觀看,戰爭機器一樣的約翰遜開始在越南發動戰爭,東亞的土地會再一次給美國人留下噩夢,越南戰爭變成了一場恐怖的拉鋸戰,能否取得越南戰爭的勝利是美國亞洲戰略的重中之重,在朝鮮半島上的一敗塗地已經讓美國有一些失去了理智,美國這一次不容有失。而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自己內部的矛盾和共產國際陣營內緊張的氣氛讓蘇聯焦頭爛額,內部矛盾一直是困擾著蘇聯的主要問題。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中就是抓住了美國和蘇聯的都無暇他顧的時機,經過了長期的策劃和快速準確的行動,雷霆一般對阿拉伯世界展開了進攻,快速的大戰在別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的時候,短短的六天時間,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以色列割下了西奈半島滿意而歸。

可是就在以色列志得意滿的時候,認為戰爭局勢已經結束的時候,一場更大的博弈就這樣開始了,那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國家而言,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挫折面前,每個人或者是國家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不同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自己的願望面前,在困難面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遍又一遍地跌倒,是否還會有站起來的勇氣,繼續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一切,這種勇氣並不屬於每一個人。如果誰擁有這種品質,那麼即使他經歷了失敗,他也是一個強者,如果沒有這種寶貴的品質,在經歷過一次失敗就立刻被擊倒,那麼就是一個弱者,個人如此,國家也依然,沒有這種品質,即使是僥倖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還是會失敗。

隨意敢對自己的命運說出不字,才是每一名成功者最後成功的關鍵。

為什麼要用篇幅來解釋這簡單的邏輯呢,因為在阿拉伯世界經歷了第三次中東戰爭近乎於恥辱的迅速潰敗之後,阿拉伯世界內部出現了極其重大的變化,一切國家開始在失敗之後開始了自我懷疑,開始在接二連三的失敗之後他們的內心開始害怕失敗,還有一些阿拉伯世界還在觀望,希望可以有一個領袖來帶領他們走出困局,這一切的重擔全部都壓在了薩達特的身上。納賽爾走了,可是在阿拉伯世界裡,納賽爾塑造了那個阿拉伯之夢的雛形,到底是選擇承認現實,一直被壓制在以色列的勢力之下,還是運用自己的手段尋找破局的方法,這個抉擇的權力,就在薩達特的手裡。

薩達特外表瘦削,臉部的面龐看上去極其剛硬,就像是埃及壁畫上千年之前的大祭司,而現在的薩達特需要承擔的不只是埃及的命運,還有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前途,薩達特一字一句的說“如果我們能在西奈半島奪回10釐米的土地,我們在那裡可以站穩腳跟不撤退,那麼我們就可以徹底改變東方和西方看待我們的態度,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堅強,我們的拼搏來改變著一切,1967年之後的恥辱,是時候結束了。”

薩達特就這樣站在了風暴的中心,他的背後是一個局勢急劇變化的時期,如果薩達特沒有下定決心去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那麼西奈半島就會徹底被以色列攥在手裡,西奈半島就徹底地成為以色列的一部分,擁有了西奈半島的以色列,毫無疑問,就是整個中東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一旦當以色列徹底穩定了自己的勢力,成為了中東世界的強國之後,一旦要再發生戰爭,阿拉伯世界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穩固了根基的以色列只會越來越強硬。

這就是薩達特的所身處的困境,進一步就有可能催生出新的變化,只要有一絲的遲疑,退了一步就會把整個阿拉伯世界推入深淵,陷入到更加深重的失敗。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另一個國家正在渴望著變化的出現,也就是說,在表面上一團和氣的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盟隨著以色列的實力的逐漸增強,美國開始對以色列勒緊了控制,這個時候美國和以色列的聯盟開始出現了裂痕,有了瓦解的趨勢,美國需要巨大的變化,只有在變化當中,美國才有做文章的空間。

第四次中東戰爭和前三次中東戰爭不同的是,這次戰爭帶有一種微妙的,不由自主的悲情元素,瘦削的薩達特一心想要奪回西奈半島,薩達特想要洗刷掉這些恥辱。到底是洗刷這些恥辱,還是讓這種恥辱更加不可洗刷,這是薩達特的考驗,是埃及的考驗,更是對於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考驗,每一個阿拉伯人都在這一種考驗之下。

在這個關鍵是個,埃及迎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轉折點,那就是薩達特和蘇聯的決裂,這一次決裂不只關乎於埃及和蘇聯的關係,更給了美國一次絕佳的參與機會,這一次決裂對於美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蘇聯一直在處理自己內部和共產國際內部的矛盾,蘇聯不想讓中東分散自己更多的精力,變局就這樣到來了。

參考資料:

《冷戰史》

《馬背上的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