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崇禎將他凌遲,乾隆卻為他平反,袁崇煥的死冤嗎?

袁崇煥,晚明時期面對戰鬥力強悍之後金八旗軍隊,曾經連續取得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勝利。大敗後金政權兩代國主——努爾哈赤、皇太極。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抗金英雄,卻在己巳之役時被凌遲處死。

金庸先生在其小說《碧血劍》後專附一篇《袁崇煥評傳》,將袁崇煥稱為古希臘式的悲劇英雄。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鋒銳絕倫、精剛無儔的寶劍。當清和昇平的時日,懸在壁上,不免會中夜自嘯,躍出劍匣。在天昏地暗的亂世,則屠龍殺虎之後,終於寸寸斷折。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詔為袁崇煥平反。《清高宗實錄》記載,平反的詔書上是這樣說的:“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那麼袁崇煥被殺,真的冤嗎?

袁崇煥畫像

袁崇煥死的不冤

來看下《崇禎長編》中記載的崇禎時期袁崇煥和錢龍錫定罪的詔書: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

老袁最後的罪名主要是三條:

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市米資盜。

平心而論,這三條罪狀,在今天看來,哪一條都是殺頭的大罪。

那這些罪名,袁崇煥幹了嗎?還真幹了!

袁崇煥雕像

一、作為一軍統帥,不經過朝廷討論,擅自和敵軍和談;

天啟六年八月,努爾哈赤去世,袁崇煥自作主張,派人到瀋陽弔唁並與後金開始議和。“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

袁崇煥第二次督師遼東後便與皇太極和談,儘管這次議和是後金主動提出來的。皇太極雖然多次要求與明朝議和,但實際上多半是軍事行動前後帶有欺騙性的緩兵之計。

崇禎即位後,皇太極多次給崇禎帝、祖大壽、毛文龍等人送信請求和談,但都沒有得到回覆,可以看出明朝君臣對和談非常忌諱。

崇禎二年,皇太極得知袁崇煥復出,便派人致書請求和談。袁崇煥接到來信卻積極響應。兩人書信往返不斷,多次和談,直到十月皇太極發動己巳之役,入關圍攻北京。

己巳之役

二、為了誅除異己也好,為了給和談開路也好,越權殺掉友軍統帥毛文龍;

崇禎二年七月,袁崇煥在皮島用尚方寶劍斬殺了同樣擁有尚方寶劍的東江總兵毛文龍。

當時袁崇煥曾向皇帝請旨:“臣今誅文龍以肅軍,諸將中有若文龍者,悉誅。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崇禎帝聞之大駭,但也只得優旨褒答,並下詔宣諭毛文龍罪狀。

袁崇煥督師,持尚方劍的權力,是“副將以下就地正法,總兵官革職聽勘。”他明知“文龍大將,非臣得擅誅”,卻大膽而自負地殺了毛文龍,其後果是嚴重的。

它一方面引起了崇禎帝和朝臣對袁崇煥的疑慮,為其後來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也使毛文龍所建立的東江部隊開始瓦解,失去了牽制後金的戰略作用。

斬殺毛文龍

三, 在朝廷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情況下,擅自開米市賣米。

崇禎二年春,蒙古喀喇沁部發生大饑荒,請求袁崇煥通市。袁即上奏要開馬市售糧給蒙古。

此時朝中已經知道喀喇沁等部投金,崇禎帝警告袁崇煥:“據報西夷市買貨物,明是接應東夷,藉寇資盜,豈容聽許?”而袁崇煥則不以為然,上疏抗辯,為蒙古求情,最後迫使朝廷同意對蒙古開市糶米。結果滿清恰逢荒年,這袁大人賣的米,恰好成了滿清繞道蒙古進攻北京一路上的軍糧。

袁崇煥之死,不是因為清人編造的皇太極設的反間計,而是因欺君失職而被殺。按照明律,敵軍入境不能堵截,攻城不能入保,要按律逮治。所以袁崇煥被殺並不冤。

明末形勢圖

凌遲對於袁崇煥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袁崇煥放著督師不好好幹為什麼要揹著皇帝搞那麼多小九九?

袁崇煥至少表面上想和滿清和談,並沒有真心實意不折不扣地給皇帝去前線和滿清作戰。“明主戰、實主款”——這條明人對他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老袁正是在這個大綱領下,聯合首輔錢龍錫,幹了很多見不得光的勾當:一為斬帥,二為市米。

那袁崇煥是不是真想和談呢?

所謂兵不厭詐,老袁未必是真想談。只是擺出一個要和談的樣子忽悠皇太極,以便爭取時間休養兵馬,鞏固城池,構建防線。

然而袁崇煥畢竟一介書生,自作聰明以為能忽悠滿清一幫大老粗,結果被大老粗給忽悠了。殺毛正好為滿清去掉了進攻北京的後顧之憂,賣米正好給滿清提供了軍糧——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滿清繞道幾千裡進攻到了北京城下。

不過從歷史上看,袁崇煥對大明朝確是忠心耿耿。然則,欲成大事不是靠僅有忠心和膽量就行的,還需要有本事。老袁實在是書生典兵,自作聰明,釀成巨禍。

己巳之役,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可以說是“不得好死”。

浮雕——袁崇煥被殺

據《石匱書》所載:“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袁崇煥的肉被劊子手一刀刀的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搶,然後被人生生吃下。每人在吃之前先要大罵袁一聲,然後才吃。沒多久,袁崇煥已經“皮骨已盡”,但他“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這樣殘忍的、屈辱的死對於有過累累戰功,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袁崇煥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

袁崇煥死的並不冤,但是就算死也該堂堂正正的、有尊嚴的死,而不是被當成通敵賣國受凌遲這樣“不得好死”。

袁崇煥臨刑前的口占

評價

袁崇煥之死,與其個人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他“為人慷慨負膽略”,好為大言,過於自負、敢於抗上,只要他認為對的東西,不管是皇帝還是上司,都敢於違命不遵。

袁崇煥的性格,既為他屢立戰功、成為名將奠定了基礎,也是他後來被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