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何儒家能在這場浩劫中存活下來並能笑到最後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對於儒家來說,是一段最黑暗的時期。因為這一年時間,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最後儒家在這場浩劫中存活了下來,到了漢朝。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影響中國2000多年,可謂是諸子百家中笑到最後的贏家。

儒家能在浩劫中能存活下來並能笑到最後,最該感謝的其實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焚書坑儒”的發起人,要不是秦始皇,儒家也不會有此劫難,為何儒家要感謝秦始皇呢?

一、秦始皇“焚書坑儒”坑掉了妄議的儒生,保留了最新學問的大儒

歷來,“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的黑點,被認為是暴君般的存在。近來,一些竹簡的挖出及史料的研究,發現有些是冤枉秦始皇了。

“焚書坑儒”並不是把全部的書燒燬,坑儒也不是全部儒生,大部分是術士。

我們先來看下“焚書坑儒”的前因後果吧。

秦朝統一天下後,秦王的稱號也換成了秦始皇,既然打下了天下,那就該好好享受了。不過,秦始皇很快發現統一天下後,要做的事情更多了。以前秦國只需防備挨著秦國的胡人,現在天下都成自己的了,外圍的胡人也都要開始防備了。還有各國文字、貨幣也都不一樣,一個國家,多種文字,多種貨幣,這還叫同一個國家嗎?

秦始皇開始了勞模的生活,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修長城等事情成了秦始皇要做的一項項清單。秦始皇想著畢其功於一役,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那麼自己的後世子孫只要照做,大秦就可以千秋萬代地傳下去,到萬萬世。

由於事情太多,又講效率,自然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博士淳于越認為應該像西周那樣施行分封制,正是西周的“分封制”,諸侯尾大不掉,秦國才得以上位。秦始皇自然不會實行一眼看得見缺陷的決策。

李斯趁機向秦始皇建議把諸子百家的書籍交給官府焚燬,只留下秦朝歷史、醫學和農學的典籍。秦始皇同意了。這裡是讓人們主動交出來,但是人們藏起來,不拿出來,官府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這也導致許多人手上有書,孔子的八世孫孔鮒得到好友陳餘的忠告,把祖上傳下來的書籍藏在房屋的夾壁之中,使後世能重見天日。

不過,事情越做越多,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秦始皇原來一頁的待辦清單也漸漸成了一卷清單。秦始皇沒日沒夜地幹,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吃不消了,他就想向天再借500年,來處理帝國的事情。

於是,盧生、候生這樣的方士便登上了舞臺。他們說自己能替秦始皇求取長生不老藥,秦始皇很高興,給了他們很多賞賜。結果,過了不少時間,長生不老藥連影都沒有,兩人害怕了,便逃跑了,途中還四處說秦始皇的壞話。

秦始皇很生氣,因為自己平時十分尊重盧生和侯生,感覺自己一片真心錯付,被渣男欺騙。若要是一般人能有機會報復的話,肯定會報復的,就比如砍了渣男幾十刀,刀刀避開要害。而如果是皇帝的話,那麼結果就會很恐怖。

這時,秦始皇正好聽到探子回報有些書生私下裡諷刺國政。一怒之下,將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大部分是術士,少部分是儒生。

秦始皇雖然坑殺了部分儒生,但這部分儒生多是評論國政的。而其他醉心於學問的大家並沒有在名單上。像孔子的八世孫孔鮒頭上有在藏好書後,在嵩山隱居,閒暇時教導了一百多弟子,這是以後儒家崛起的火種。這些人專注學問,十分精深,又各自收徒,使儒家獲得了很好的傳承。

到漢朝後,很多儒生的文才都非常好,如“不問蒼生問鬼神”中的賈誼,小學教科書上的《過秦論》便是他所寫。

二、“焚書坑儒”使儒家學會了入世需要隨機應變

秦始皇“焚書坑儒”對儒家是一個打擊,但同時也讓儒家很多人醒悟理論知識再精深是沒有用的,要想獲得官方認可,需要隨機應變。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建立了漢朝。由於是小混混出身,所以劉邦對儒家這些凡事講究禮儀的儒生很不喜歡。

儒生叔孫通本來都是穿著儒服,因為劉邦看著很討厭。叔孫通立馬換成楚人短衣服的打扮,劉邦心裡很高興,便任命他為博士。

宴會上,很多大臣喝酒後發酒瘋,大呼亂叫,甚至拔劍擊柱,弄得場面十分難堪。、

叔孫通這時向劉邦建議讓儒家設計一套禮儀來規範大臣們的行為。

劉邦說你試著來吧,我就一個要求:要簡單易學,不能太繁瑣。

叔孫通找了一些儒生,用草人推演。成功後,讓劉邦觀看演習,劉邦同意,群臣開始排練。

朝會時,天亮之前,有人領著諸大臣依次進入殿門。有人喊一聲“趨”,大臣們便站到臺階的兩旁,功臣、列候、將軍全都按順序面朝東站在西邊,丞相等文官面朝西站在東邊。

最後皇帝劉邦從後宮出來,貼身人員拿著旗子,喊話讓大家注意,大臣們依次向皇帝朝賀。

在宴會上,按爵位高低依次向劉邦敬酒,酒過九巡,有人宣佈宴會結束。如果有不符合禮法的,負責糾察的御史就會立即把他們拉出去。整個朝會,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人敢失禮,再也沒有之前宴會上的那種發酒瘋。

劉邦非常高興,感嘆自己才體會到了皇帝的尊貴。立即封叔孫通為太常,並賜給他五百兩黃金。

叔孫通趁機要劉邦提拔一些儒生做官,劉邦也全都答應。

儒生們都說叔孫通是個聖人,能把握住形勢的需要。

後來的董仲舒也學叔孫通,將法家、道家、陰陽家、儒家等思想融於一身,為漢武帝量身打造了一個以儒學為名的新思想。漢武帝非常中意,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始皇用“焚書坑儒”給儒家上了一堂課,使儒家進行了改變,由此在諸子百家中笑到了最後。雖然此時的儒家也不再是原來的儒家,但文明的發展也是如此。只有相容並收,符合時代的需要,才能在時代中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