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雍正王朝:身邊人都知道胤礽與鄭春華的醜事,為何唯獨康熙不知?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與康熙的后妃鄭春華之間產生了一段“不倫”的感情。而關於他們兩人之間的“醜事”,知曉的人並不在少數,然而,康熙卻是一無所知,以至於康熙在撞到此時,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感到了極度的氣憤與震驚,瞬間癱軟在地上。

縱觀整部《雍正王朝》,康熙可以說是“手眼通天”,對於隆科多當掉寶刀這樣細枝末節的事情都能知道,為何唯獨對於這樁發生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不倫”感情卻沒有任何的察覺,而知道此事的人為何也不願意將實情向康熙進行稟明。對於此,在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和分析。

太子胤礽“愛”上自己的“小媽”鄭春華,還是為了“報復”康熙。

太子胤礽貴為儲君,是康熙欽點的“接班人”,對於他來說,完全可以不用為了感情的事情發愁,畢竟以他的條件,只要他想要,什麼樣的女人找不到。然而,胤礽卻選擇與自己的“小媽”,也就是康熙的后妃鄭春華之間產生了這段“不倫”的感情。

當然,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為康熙所知,那麼等到胤礽將會是滅頂之災,可即便是如此,胤礽依舊是義無反顧的走上了這條路,而他之所以還要堅持如此,其目的便是為了“報復”康熙。

一方面,在太子胤礽的心中,已經對於康熙產生了極度的不滿。

儘管康熙為了培養胤礽,耗盡他的半生心血,然而,康熙對於胤礽“恨鐵不成鋼”的做法與態度,同樣帶給了胤礽以巨大壓力與極大困擾,而這也使得胤礽產生了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於是,胤礽也是在用給自己老爹康熙“戴綠帽子”的方式,發洩著這種不滿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之中感受到平衡。

另一方面,則是太子胤礽對於登上皇位已經是有點迫不及待了。

胤礽剛滿週歲的時候就被康熙冊封為皇太子,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而在這三十多年裡,胤礽除了時刻都要忍受著康熙對於自己嚴苛的教導與訓斥外,還同“耗子見了貓一樣”,對康熙是極度的懼怕,所以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早日繼承大統,從而擺脫現在的這種狀態,真正感受到君臨天下,並且坐擁後宮三千佳麗的感覺。可以說,與自己的“小媽”鄭春華“談戀愛”,無疑也是胤礽是在提前“品味”一下帝王的後宮生涯。

而對於鄭春華來說,她之所以會選擇和太子胤礽在一起,並且按照她的說法,是她主動“勾引”的胤礽,這其中,既有生理上的現實需求,同時也有她的一點私心,畢竟太子胤礽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鄭春華還年輕,也需要為自己的未來做著考量。

就這樣,太子胤礽和康熙后妃鄭春華走到了一起,兩人之間也就此產生了一段極為“不倫”的感情故事。

把此事隱瞞下來不讓康熙知曉,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想法和目的。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胤礽與鄭春華“醜事”敗露的整個過程。

當晚,康熙的心情極度鬱悶,當然,這也是由於他對於胤礽的極度失望與憤恨所導致的。於是在李德全以及圖裡琛、德楞泰等人陪同下,閒逛到了胤礽與鄭春華“偷情”所在的地方。

圖裡琛是最先發現情況不對的,於是他藉助“尿遁”,讓自己脫離康熙身邊,只不過後來還是被及時反應過來的德楞泰給抓了回來,這也就是說明圖裡琛和德楞泰這兩位康熙的貼身侍衛是知道這件事情的。而康熙發現眼前的塔中有異常情況的時候,康熙的貼身太監李德全也對康熙加以了阻攔,勸其回到行宮之中,可見李德全也是知道整件事情的原委的。

至於康熙,他直到月光下人影閃過以及之後鄭春華的歌聲中,才最終得知,自己的兒子胤礽,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事實上,不僅僅是李德全、圖裡琛、德楞泰,在康熙身邊還有許多人知道太子胤礽與康熙后妃鄭春華的這樁“醜事”,可這些人無一例外的對於此事保持了緘默,並向康熙進行了刻意的隱瞞。只不過,他們選擇隱瞞的想法和目的也是不盡相同的。

對於李德全、圖裡琛、德楞泰等康熙身邊的近侍來說,他們需要的保全自我。

畢竟這些人的富貴榮華以及身家性命,都是要依附於皇帝,所以不管是現在的皇帝康熙,還是當前的儲君、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太子胤礽,都是李德全等人所不願意得罪的,也是不能得罪的。

所以,圖裡琛才會選擇“尿遁”,李德全執意要將康熙帶離現場,這樣做既是為了保全康熙的顏面,不至於讓康熙威嚴盡失,同時也是不希望太子胤礽感覺到是他們將康熙帶到了這裡,從而避免日後胤礽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

而即便是他們真的為了表示對於康熙忠誠,進而經此事戳破,最終康熙也因此懲治了胤礽,對於他們來說也同樣是得不償失,因為康熙非但不會因為他們敢於講真話而趕緊他們,反倒是會將這些人視為導致胤礽倒臺的重要推手,而對其產生極度的不滿,甚至會施以最為嚴厲的處罰。

由此可見,對於李德全、圖裡琛、德楞泰以及其他康熙身邊的侍從以及侍衛來說,保持緘默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於太子胤礽的政敵,特別是八阿哥胤禩等人來說,現在還遠未到將事情捅破的時候。

八阿哥胤禩覬覦太子胤礽的儲君之位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他出於“知己知彼”的角度出發,也不可能不在暗處蒐集著胤礽的行蹤以及累累罪過,因此他必然是知道胤礽與鄭春華之間的“醜事”的。

然而,對於現在的胤禩來說,此時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顧慮。

其一,他們並沒有掌握十足的證據,如果將此事貿然彙報給康熙,卻無法充分地做到自圓其說的話,那麼只會讓康熙認為他們是在故意構陷胤礽,並且是在挑撥康熙與胤礽之間的父子關係,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二,胤礽與鄭春華的“醜事”是發生在宮中的,如果胤禩等人將事情彙報給了康熙,無疑也是在說明自己是在宮中佈置了眼線的,那結果非但不能將胤礽扳倒,反而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引來康熙對其的極度不滿。

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康熙與胤礽之間雖然有矛盾,但仍有迴旋的餘地,所以這個時候並不是打擊胤礽的最好時候,將鄭春華這張“王牌”留下,在之後的必要關頭打出,發揮了威力將遠超現在。

於是,太子胤礽的這些政敵們,也選擇了在康熙面前保持緘默。

相比之下,以雍正、十三阿哥胤祥為代表的其他皇子,與以張廷玉、佟國維、馬齊為代表的朝中重臣,對於此事的緘默則更多的還是站在康熙以及整個朝局的角度做著考量的。

皇子與后妃有染,一旦事情宣揚出去,不僅會讓康熙威嚴盡失,更是會讓整個朝廷顏面掃地,屆時,民間流言蜚語四起,也將極大的撼動皇權統治的根基。

而對於張廷玉等一些深知康熙心思的人來說,他們也非常清楚,一旦太子胤礽被廢,就意味著康熙此前的全部心血將會付諸東流,因而從保護胤礽,更是維護康熙感受的立場出發,他們也只能將此事藏在心裡。

至於康熙,他或許也瞭解到了些許端倪,只是沒有最終確認,亦或許是真的對於此事一無所知,不然,當他真的抓了胤礽和鄭春華一個“現行”的時候,情緒不會如此激動,而這也就成為了康熙“一廢皇太子”的重要導火索。只不過,康熙最終還是“原諒”了太子胤礽,並且在一切事態都平息之後,重新將其復立為皇太子。

至於鄭春華,則徹徹底底的淪為了犧牲品,在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後,還險些遭到了胤礽的暗害,並且始終也沒有逃過成為各方勢力相互牽制的“工具”,最終也只得以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結局也不免讓人感到同情與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