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有哪些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只是有名無實的虛職的官職?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而我們能確定朝代的時間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朝代更迭,政權過渡一次次發生,而在這其中,產生了無數的官職,有的並改朝換代所摒棄,有的一代代傳遞下來,無論是經過了怎樣的歷程,都有很多的官職其實只是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不過是有名無實罷了,這是皇權鬥爭的結果,也是政治穩定必不可少的。

說起有名無實的官職,“三公”就要首當其衝,這三個職位在周朝就已經產生了,後世的史學家根據《周禮》推斷得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當然在不同的朝代,三公的具體指向還是有不同的,比如在秦朝指的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後漢到隋唐的大部分時間裡,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和司空,這個不必太在意。

三公在最初是很有權力的,能夠擔任“三公”的人一定是朝野之中德才兼備的人,他們直接對天子負責,並幫助天子管理各種政事,地位相當於宰相,其實就是位極人臣,地位尊貴,手中權力也大。

但隨著漢朝以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一直在不斷激化,而歷朝歷代的皇帝開始逐漸削弱“三公”的權力,又“三公”的稱號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人們一般選擇把朝野之中權力最大的三位官員稱呼為“三公”。

東漢末年還有四世三公的說法,可以說地位還是尊貴的,但是到了隋唐時期,三公雖然是正一品官職,但已經是虛設的職位,三公的授予也是有一定的規定的,比如重臣去世後可以被追贈為三公之一,或者有朝中重臣致仕後也可能會被授予三公之一的官職,當然,也有很多時候三公的官職是空置的,貞觀時期也不過是長孫無忌房玄齡還在朝中的時候有了三公的官職。

要知道,唐朝的官職中,一品和二品官職基本都是虛設的,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的象徵。真正掌權的是正三品的天然宰相以及正三品一下的北授予宰相職責的官員,這些是唐朝實行群相制的結果,目的自然是分割相權,加強皇權。說到唐朝就不得不說唐朝時期的那些大將軍,比如說驃騎大將軍、鎮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聽起來是不是威武霸氣?是不是感覺特別厲害?

實際上,這些都是武散官,其中驃騎大將軍是從一品,鎮國大將軍是正二品,而鎮軍大將軍是從二品,單從品階來看,那是相當厲害了,但是畢竟是武散官,既然是散官,就約等於虛職了,位高無實權,看著好而已,即便是如此,也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有這樣的虛職的,程咬金去世之後就被追贈為驃騎大將軍。

明朝時期,“三公”作為朝廷的一品官員已經不再授予活著的官員了,“三公”一般作為一種榮譽稱號用來追授死去的那些優秀的官員。這同樣是明朝皇帝加強皇權的結果,朱元璋登基後對官員的要求比較嚴格,在明朝官員只要貪汙的錢財達到六十兩就會被斬首,這足以看出朱元璋對官員的嚴格。

而“三公”作為官員的最高級別自然是不會授予活人了,所以“三公”作為一個虛職,雖然地位崇高,但手中並沒有一絲的實權!但還有有例外的明朝有一位厲害的人物在活著的時候被授予了“三公”的稱號,他就是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這位厲害的改革家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大臣。

而在萬曆時期的張居正雖然權勢滔天,但權力的來源是他“內閣首輔”的稱號,他之所以能夠在生前被授予“三公”的稱號,一方面是因為他為“萬曆新政”做出的傑出貢獻,同時他也是當時萬曆皇帝的老師。

說起來,這真的是一位鐵面無私的老師,只要萬曆皇帝犯了錯誤,這位嚴格的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對他進行訓斥,一點都不給皇帝面子,政績出色再加上皇帝的尊重這才讓張居正在生前就被授予了太傅與太師的稱號。

我們看三公權力的架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官員與皇帝關於權力的爭奪,但官員權力的來源還是來自於皇帝的賦予,所以“三公”失去權力是不可避免的事。雖然在古代地位崇高但權力低微的官職並不只“三公”一種,但“三公”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三公”代表了官員的最高等級,但卻並沒有實權,這似乎說明了在皇權與官權的鬥爭之中,皇權永遠是屬於勝利的那一方。

但是皇帝容易嗎?並不容易,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朕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