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詩經》裡也有“掃黑風暴”?一首詩讀完還分不清好人壞人?

從來沒有一首詩,讓你讀完以後跟自己看了《無間道》一樣,分不清好壞。《詩經》裡就有這樣一首描述卿大夫下朝以後的詩,叫《召南·羔羊》。對這首詩的理解,就跟人們第一次看《掃黑風暴》裡的賀芸出場一樣,是白還是黑,傻傻分不清。詩經女孩帶你一起來看。

一、《召南·羔羊》解析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tuó);退食(sì)自公,委蛇(wěi yí)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這首詩共三章,每章4句,每章的前2句是穿衣,每章的後2句是吃飯。穿衣穿什麼,吃飯吃什麼呢?

先看關鍵字,“羔羊“之皮,也就是小羊,用到了小羊的皮、革還有縫。革,《爾雅》說“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革是脫了毛精加工過的皮;縫,讀作二聲便是動詞,用針線連綴、補合,讀四聲便是名詞,指縫合的地方;從“羔羊之皮”—“羔羊之革”-“羔羊之縫”,可見使用材料不同,但是材料之貴重也可見一斑,因為還需要物盡其用,一張皮不夠,需要縫補。

那麼用什麼來縫補呢?用的是“素絲”,白色的絲線;古時計算絲縷的單位,五絲為一紽(唸作駝),五紽為廿五絲;四紽為一緎(唸作域),五緎為一百絲;四緎為一總(唸作棕),五總為四百絲。所以你看到縫補羊皮用到的白色絲線量也很多,說明這衣服做工極考究,配得上卿大夫的身份。另外後人還把“素絲”兩個字,根據其本身“白”與“柔”之特性,引申為高潔、美好的品德。

古人認為人的行為不偏不倚、舉止不過無不及,就是做人的大德。而羊尤其是羔羊的皮毛,除了其柔軟順滑能作為衣物禦寒之外,還因其潔白純一的皮毛顏色,這一點在古人的眼裡也就具有了更大的象徵意義,這也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

再來看吃飯。“退食”兩個字,字面意思就散朝可然後去吃東西。“自公”,自,是從的意思;公,是公家,辦理公務的地方;“退食自公”是辦完公從公家離開後去吃飯呢,還是辦完公吃完公家的飯之後離開呢?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再來看最具爭議的“委蛇委蛇”,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理解成“逶迤”,是從容自得的樣子;那既然悠然自得了,肯定不是散朝趕回家吃飯,而是吃完公飯後踱著四方步悠然自得的回家的樣子。《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寫“公膳日雙雞”,看來伙食是非常好的,難怪用完公膳,走出來的時候“委蛇委蛇”的,想快走幾步怕是要受飽食之肉身的拖累吧,而且也不利於消化,還是從容不迫地慢慢走吧,反正公務也已經辦完了。

由此可見,這首詩三句話就描述了一個事件:公侯穿著羊皮做得上好的朝服,上完朝辦完公吃完飯,優哉遊哉的回家去了。

二、《召南·羔羊》裡的人到底是黑是白?

對於這首詩的理解,自古以來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說是讚美這些公族和卿大夫,君子德行高潔、德位相配;另外一種是完全不同的說法,說這首詩是“諷刺”,諷刺的是這些公族和卿大夫,奢侈浪費,嬌縱淫逸,實在是社會的寄生蟲一樣。

那麼,你認為哪種說法更靠譜一些呢?詩經女孩認為這個人是“黑”的,也就是這是一首“諷刺”詩,原因有三:

1、風詩都來自於民間老百姓,那個時期官員深得民心嗎?有必要濃墨重彩去歌頌嗎?

都知道《國風》中的詩歌都是採風官從民間採集而來,而詩經中有不少透過“羔羊”“羔裘”來刻畫官員形象的詩,如《召南·羔羊》、《鄭風·羔裘》、《唐風·羔裘》、《檜風·羔裘》等,那時候這些官員是多麼深得民心,值得民眾從他們的衣著形象來誇讚呢?

這首《召南·羔羊》寫的是官員下朝的一個片段。而《鄭風·羔裘》也是寫一個官員的穿著及衣品。一般我們認為《詩經》中凡提及“彼其之子”的詩,都是諷刺詩。為什麼?

作者描寫羔羊皮也好,素絲也好,羊皮袍子的皮毛質地和袍子上的豹皮裝飾也好,目的是說明衣服只是為了襯托出穿衣人的身份地位。但是,讀詩的人如果聯絡當時的社會現實,就會看出其中的不協調感。官員們都穿著如此華麗的衣服,官場的風氣可見一斑。作者越極盡誇飾讚美,越能引起讀者的疑問,使人追尋詩句背後的言外之意,這樣一來,諷刺的意義便彰顯出來了。

2、從當時社會百姓的衣食住行來看,官員穿著如此華麗就不正常

從文獻記載上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杜預注:“謂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這裡說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公家日常吃的,那就是一對雞。結合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有天上地下之別。《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闡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會,在豐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年能吃上一次肉就不錯了。詩經《七月》裡也描述了“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老百姓每個月都幹活,把收成都交給統治者。農奴們不夠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來養活自己。

而詩經《七月》裡也描述了百姓的生活,“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十一月以後便進入朔風凜冽的冬天,農夫們連粗布衣衫也沒有一件,怎麼能度過年關,故而發出“何以卒歲”的哀嘆。再對比看官員們穿的衣服,羊皮一整張縫製起來,還用的素絲,那是上等的絲綢,可以說對比很明顯了。

3、《召南·羔羊》諷刺官員什麼?官員們該如何做呢?

窮苦百姓們看到官員經常從衙門裡出來,從3個角度可以看出他們與百姓的不同:他們穿著縫製精美的羊皮羔裘;他們在衙門裡吃得酒足飯飽;他們走起路來搖搖擺擺,悠閒得意。

在百姓眼中看來,這些官員大腹便便,吃好的穿好的,卻一天不幹正事,壓榨盤剝百姓,實在是十足的飯桶。結合近日熱播劇《反黑風暴》來說,百姓對於官員的期望,那真的是孔子的那句話,“政者,正也。”作為官員來說,從政就要“正”,不僅要正己,還要正人、正風。做人為官要辦事公道、清醒為官,清廉自守,慎獨自制。

因此,詩經女孩說,這首詩表面上寫的,與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召南·羔羊》也告訴人們,廉潔既是做官之本,也是做人之本。做官不可忘本,更不能心中沒有百姓。官員的德行,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著整個集體以及國家的素養,人們期望看到一個個廉潔奉公的官員,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建設更加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