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人信仰佛教,為何古代還有那麼多次滅佛事件?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龐大的信徒數量,而作為兩千年前就引入佛教的中國,自然也深受其影響。

在中國,人們一提到佛教,往往就會想到檀香繚繞的寺廟、剃髮修行的僧人,以及各種清規戒律,而中國的佛教又是經歷過本土化的佛教,與別處有不少差異。可以說,佛教在中國就是清淨、禁慾的代名詞。

之所以說佛教受到了本土化的改變,是因為不管從形象還是理念,中國佛教多少和‘’原汁原味‘’的有些區別。在東漢時期佛教傳入前,人們普遍信奉儒教、道教的理念,為了更符合民眾的價值取向和統治者的要求,佛教在一番變化後成功融入社會,成為了‘’儒釋道‘’三大主要信仰的一份子。

不過,比起本土誕生的儒和道,佛教仍然是多災多難,這一點從歷史上多次滅佛事件就看得出來。那麼,古代有過幾次滅佛事件,被許多人信奉的佛教又是為何要被滅呢?

總的來說,歷史上的滅佛運動被統稱為‘’三武一宗之厄‘’。其中,三武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他們的諡號或廟號中都有一個‘’武‘’字,至於宗,指的則是後周世宗柴榮。

這四位帝王先後發動了四次滅佛運動,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傳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至於滅佛的原因,則是基本上大同小異。

首先,我們看到北魏太武帝的滅佛,此人文武雙全、勵精圖治,不但統一了北方,也得到了南方劉宋政權的敬畏。

太武帝之所以要滅佛,主要是出於三大原因,一是當時的僧人可以減免賦稅徭役,國家的兵源、財政收入都因為佛教的發展、僧人的增多而受到了影響;二來,太武帝在宰相崔浩的勸說下信奉了天師道,作為道教信徒,他當然會排斥其它宗教,厭惡信奉其它宗教的人。

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太平真君六年(445)時,北魏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運動,而長安的一所寺廟內發現了私藏的兵器。因此,太武帝認為僧人暗中與義軍勾結,當即勃然大怒,宣佈焚燬天下一切經書佛像。直到太武帝去世,佛教才得以逐漸恢復元氣。

接下來我們看看北周武帝,和太武帝不同的是,他是佛、道兩教都打擊,和尚、道士都被勒令還俗。周武帝滅佛的主要原因也有三個,一是僧人可以逃避賦稅徭役,損害了國家財政收入;二是一些僧人平時仗著不必交稅積累資產,在災荒之年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三是太武帝尊崇儒學,認為一切宗教都不利於封建統治。

唐武宗滅佛的原因和太武帝、周武帝大同小異,一方面,當時社會上許多人為了逃避賦稅徭役而出家,損害了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僧人數量的增多加重了農民的負擔,社會矛盾不斷積累。最後,唐武宗本人崇通道教,反對佛教的很多理念。

於是會昌年間,唐武宗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許多假僧人原形畢露,而不少真正的信徒也遭受了浩劫。武宗去世後,繼任的唐宣宗信奉佛教,滅佛政策這才得以被迅速廢止。

最後,我們再說說後周世宗柴榮,作為一位後世風評很好的君主,柴榮在位期間對中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之所以要滅佛,主要是鑑於當時不少人私自剃度逃到寺裡,導致僧人良莠不齊的社會狀況。

和上述‘’三武‘’相比,柴榮的政策要溫和和合理許多,他所反對的一是冒充僧人的社會閒散人士,二是過於狂熱的信佛風氣。

顯德二年(955),柴榮釋出了一系列滅佛政策,如取締重點保護寺院之外數量過多的佛寺、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勒令已經剃度但並不是真正佛教徒者還俗等等。

後來,鑑於部分佛教信徒將銅錢熔化鑄成佛像的不良風氣,柴榮下令民眾上繳家中超過五斤重的佛像,而想要出家者必須能夠背誦一定數量的經文,且取得家中長輩的同意。相比之下,柴榮的滅佛對佛教發展的惡劣影響應該是最小的。

歸根到底,統治者所做的一切行為基本都是從維護國家統治的角度出發的,政權的利益是根本上的出發點。因此,古代的四次滅佛運動,說到底就是佛教的發展妨礙到了帝王的統治和對利益的追求。

仔細觀察這四次運動,我們會發現,統治者們真正想滅的其實往往並不是佛,而是以佛教為擋箭牌謀取私利的人,真正損害佛教發展的正是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