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父親偷了羊,兒子該不該檢舉?孔子的做法,讓現代人難以理解

在中國的歷史上,儒家的思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佔據著主導的地位,它主張做人要以“仁”為本,還十分尊重孝道禮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典故,就很形象地體現出了儒家的主要思想,讓我們來看看孔子的做法,讓人多麼大吃一驚。

我們也知道,孔子像當時很多思想家一樣,很喜歡遊歷各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論語·子路第十三》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訪問楚國,經過信陽,受到了當地的大官葉公的盛情款待。沒錯,這裡的葉公就是典故葉公好龍裡的主角,是同一個人。

葉公為了向孔子展示自己治理地方十分得力,和孔子說出了以下這段話:“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們這個地方有十分正直的人,這個人的父親偷了羊,作為兒子的他,並沒有顧念親人的私情,而是檢舉了自己的父親,作為證人,把自己的父親告上了官府。

葉公之所以說這個故事告訴孔子,其實只是想要得到孔子對他治理能力的肯定。沒想到孔子竟然對他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認為的正直和你的想法有所不同,父親為自己的兒子隱瞞,兒子為自己的父親隱瞞,才是我認為的正直。葉公完全沒有想到孔子竟然是這麼想的,一下子竟然無言以對。

客觀來說,這兩個人其實都沒有錯,葉公是典型的法家思想,而孔子是儒家思想。但相比之下,孔子主張的做法要更符合社會生活。我們想想看,父親偷羊,是一種偷竊行為,實屬不對。

但是在楚國的法律中,偷竊者是要被砍頭的。兒子這樣的做法,會不會過分殘忍了一點,這樣檢舉自己的父親,豈不是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就算這是父親自食惡果也好,但如若父親因兒子的檢舉被處死,那麼兒子其實也有一部分責任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是有基本的感情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你長大,能狠心到連自己父親生死都不顧的人,也必定不是什麼善良的人。

而且自己的父親只是偷了一隻羊,也不是做了什麼殺人放火的事情,又何必檢舉自己的父親,把事情做得那麼絕呢?我們大可以提醒勸說自己的父親,把偷竊的羊只歸還於主人,豈不是要更好些。

孔子認為親人互相檢舉的行為,只會導致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恐慌的狀態,人們連自己的親人都不可以相信,彼此懷疑,互相陷害,必然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再加上中國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這種親人相互檢舉的行為更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

所以,不僅是漢朝就規定了親親互隱的法律制度,現在很多國家的法律也會規定,親人並沒有義務要檢舉自己的親人,可以保持沉默。不得不說,孔子作為一個幾千年前的思想家,就已經有這樣的覺悟,令人十分佩服。

參考資料:《論語·子路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