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是康熙的心腹重臣,雍正卻說他是小人,乾隆更離譜直接定為奸臣

康熙皇帝的執政風格比較寬仁,這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皇帝仁慈對於百姓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可對於官僚尤其是京城中那些高官來說,皇帝過於寬仁往往也容易滋生小人、奸臣。

從康熙一朝的情況來看,漢人官僚中就有不少人品不端、行為不法之人。比如高士奇、徐乾學這兩個曾被康熙倚為心腹的高階秘書,後世對他們的評價都不高。

本文要講的這個人物也是康熙帝的心腹重臣,但雍正對他不屑一顧死後連個最基本的諡號也沒給他,乾隆更離譜,直接把他說成是奸臣。這個人就是王鴻緒。

王鴻緒其人

王鴻緒,江蘇華庭(今上海金山)人,順治二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康熙十二年,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其後歷任日起居注官、贊善、侍讀、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

從王鴻緒的簡歷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學者型官員,學問文章自然沒有問題,這也是他成為康熙帝南書房顧問的主要原因之一。

或許很多人對王鴻緒這個人還不是很瞭解,客觀地講,他在康熙朝並非是一線人物,與陳廷敬、張英、李光地等尚有不小的差距。他之所以在康熙朝佔有一席之地,無非就是兩個原因:

一是編纂了《明史稿》;二是充當康熙帝的私人密探。

《明史》的修撰前後經歷了百餘年的時間,康熙三十三年,在王熙、張玉書的推薦下,王鴻緒參與了《明史》的修撰。但到了康熙四十八年時,王鴻緒被免職勒令回籍。

這個時候《明史》的編撰也處在停滯狀態,王鴻緒回籍時私自帶走史稿,經五年的刪改潤筆,於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筆初成。本來這些史稿的主要執筆者是萬斯同,王鴻緒不過是參與者,但萬斯同死後,王鴻緒將編撰之功佔為己有,以他個人的名義刊刻《明史稿》,不具萬斯年之名。

因為這件事,王鴻緒受到很多人的指責,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冠以“竊書”之名。比如梁啟超先生就批評他說是

“白晝行竊的偷書賊”

;黃雲眉也評價說是“

王鴻緒目睹同館凋謝,史事闌珊,遂生攘竊他人成稿之奸心。歲月愈邈,公然以多人心血之結晶,歸諸一己之筆削而無所忌憚矣。”

官居高位實則密探

從相關記載來看,王鴻緒的人品應該也是有很大問題的。他入仕時曾拜在徐乾學門下,又與高士奇為姻親,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善茬,可謂是近墨者黑。

康熙帝在整治明珠的時候,王鴻緒是出了力的,他與徐、高二人合謀將明珠、餘國柱一黨驅逐。可是明珠倒臺後,他們三人又自立門戶形成黨爭,徐乾學因為去世的早,高士奇亦不壽,唯有王鴻緒保持富貴。李光地在《榕村語錄續錄》中,也說王鴻緒

“以奸猾鑽刺目之,真小人之尤也。”

王鴻緒曾擔任過左都御史,後被彈劾休致,後又復為工部、戶部尚書。從康熙四十四年以後,王鴻緒開始正式充當康熙帝的耳目。他自己曾在折中說:

“至蒙恩諭諄誨,慮臣稍露風聲,關係甚大,臣益感而欲泣,三緘其口,雖親如父子兄弟,亦決不相告,自當慎之又慎……”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當時康熙帝是極其信任王鴻緒的,否則也不會將如此重任委託於他。換言之,任何大臣接到這樣的任務,也一定是把自己當作犬馬來效忠的。王鴻緒給康熙帝上摺子,從不寫官銜,也省去了一切公式套語,據說這是康熙帝授予他的特權。

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文獻叢編》中,收集了王鴻緒三十多份“告密摺”,這些密摺中,大多記載的是一些小事,比如地方官強賣女子,滿洲侍衛官員偷挖人參,知府的兒子與父妾通姦等等。真正涉及到錢糧、人事、鹽政等國家大政的反而不多。

王鴻緒的職務是尚書,但真正的職業是密探,並且已成為一種嗜好。儘管這差事是康熙帝委任的,但從他告密的手段來看,還是可以看出他的人品的。

根據《嘯亭雜錄》的記載,王鴻緒還參與了康熙朝的儲位之爭。康熙帝一廢太子後,曾讓群臣推舉新太子,王鴻緒一直黨附皇八子胤禩,與群臣共保胤禩為太子。

魏源曾指責王鴻緒

“鴻緒身與胤禩之謀,處人骨肉,不以其正,絕非端士。乃以修史重任,出私意以亂是非,致使其前朝事實不為信史。讀書論世之士,視此等舞文作奸,其罪更浮於一時之結黨矣。”

王鴻緒死於雍正元年,這時雍正尚沒有對胤禩等人開始打擊報復,後來胤禩被清算後,雍正鑑於王鴻緒已經去世,也就沒有深究,不過是對他批評了幾句,說他是小人,所以也就沒有賜予諡號。

乾隆四十三年,翰林院國史館進呈王鴻緒傳,乾隆很鄙視王鴻緒的人品,說他是個奸臣本不配立傳,但為了給後世留下一個真實的評價,所以下令將所有彈劾王鴻緒的奏章全部載入傳中,使後世盡知王鴻緒之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