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赤膊上陣才是最靚的仔?大爺們的納涼方式,竟是魏晉風流名士專屬

北京等地也紛紛出臺政策,想從法規上禁止這種辣眼睛的行為。但是其實歷史上,這種袒胸露乳、衣衫不整的樣子,一度被認為是狂放不羈的文士風範,後代文人甚至津津樂道稱其為“魏晉風流”。

中國古代禮法和衣著一直受到周禮的影響,不論社會哪個階層,都有自己的穿衣、儀表規矩。

平民不穿絲、士族不穿麻,這是服裝材料上的規矩;庶民不穿彩,所以又被稱為“白衣”,這是顏色上的規矩;男女成年後束髮、盤發,這是裝束上的規矩。古代人的儀表往往是一絲不苟的。

而魏晉時期卻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從思想到衣著都“狂野”的時代,彷彿突然間所有文人名士都變成了重金屬朋克愛好者。

身穿寬衣大袍,衣著散亂甚至披頭散髮,這如果出現在任何其他朝代,都是會被彈劾,甚至會葬送前途的。

魏晉名士衣著放蕩到了什麼程度?他們不再裡三層外三層,很多人連中衣都不穿,甚至在冬天時也只穿著一件寬大、輕薄的廣袖寬袍。

歷朝歷代被當作文人標誌的靴子也被他們拋過牆,往往腳蹬一雙木屐,在街道上、在山林中奔走。顏值高的文人做這副打扮確實非常吸粉,奔走時寬大的袖子被鼓起,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當時的文人們不僅追求衣著上的放縱自在,他們還經常三五成群地飲酒作樂,追求迷醉的感覺。

很多人甚至在一年中都沒有幾天清醒著,酩酊大醉、高談闊論成了他們流行的娛樂。魏晉後期,輕微致幻的“五石散”風靡起來。

服用五石散後,會使人全身發熱,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給人“天上地下老子最大”的錯覺,作用比飲酒要好用得多。而如果放在今天,這種五石散肯定會被禁用的。

作為遵規守矩的中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段奇葩歲月,“魏晉風流”其實是有現實原因的。東漢末年常年戰亂,從周朝開始延續了幾個世紀的世族尊嚴在現實面前脆弱不堪。

思想再有深度,也敵不過要保命、吃飯。但是不管世族尊嚴還是儒生的傲氣,都不允許他們向昏庸的權勢低頭。

在這種矛盾中,漢桓帝時士大夫、儒生和貴族對宦官不滿,一系列反抗卻被重創,最後釀成黨錮之禍;等到魏晉司馬當政,稍有異議的太學生和名士也遭到大肆屠殺。這兩件事徹底斬斷了文人議論時政、拯救民生的夢想。

在思想和現實的壓抑下,他們避談政治,只能從放縱行為、挑戰禮法上進行發洩。從這個角度上說,看似放蕩不羈的“魏晉風流”其實只是當時文人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

曹操《短歌行》中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來表達自己的豁達,但在曹家被篡權後,這幾句詩詞卻變成了對現實最大的諷刺。

在司馬家族的屠刀下,儒家“兼濟天下”的情懷無處施展。文人們開始轉向老子的道家思想,以尋求慰藉。

道家說“消極避世,任情自然”,那他們就只談風月,不談現實。所以魏晉也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唯一一個儒家衰敗、道家蓬勃發展的時代。

後人在禮法規則中,偶爾嚮往一下放蕩的魏晉名士,就連李白都感慨“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卻很少有人去看魏晉風流背後的無力與無奈。

冼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