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坐擁幾十萬湘軍的曾國藩,為何沒有反清自立!

當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全國、清朝岌岌可危之時,正是曾國藩一手創立湘軍,抵住了太平天國的兵鋒,並最終將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剿滅。以絕對主力身份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湘軍也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並最終成為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地方武裝力量。當太平天國運動被剿滅前後,坐擁幾十萬善戰大軍的曾國藩,開始面臨當忠臣還是造反的抉擇。

>曾國藩

俗話說的好,手握利刃、殺心自起,手握數十萬大軍,面對的對手又是腐敗墮落不堪的八旗綠營,周邊的親信大將和好友也紛紛勸曾國藩自立,推翻清朝的統治。然而,曾國藩的選擇卻是任憑清廷分化解散湘軍,做清朝的忠臣。為什麼精明一世的曾國藩會做出如此選擇呢?

這其實與曾國藩個人的追求有極大的關係。曾國藩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他追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的是個人功業的圓滿。“修身”,作為儒學大家,自然沒有問題。“齊家”,曾國藩也堪稱模範,他的子女教育從曾國藩家書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至於治國、平天下,更是曾國藩最大的驕傲,在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全國之時,正是曾國藩帶領湘軍力挽狂瀾,挽救了清政府,為清朝續命幾十年。因此,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對於曾國藩個人而言,他已經達到了個人功業的巔峰。

而舉兵造反、再進一步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成功則當宗做祖,敗則身死族滅。更重要的是,以儒家的觀點來看,即使曾國藩真的造反成功,後世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也未必有現在高。因為作為當朝大將,卻沒有匡扶天下,反而舉兵造反,自然逃不了亂臣賊子的罵名。這對於十分重視身後名的曾國藩而言,自然是不可取的。

>湘軍

更重要的是,雖然造反這個行業是人類所有行業中收益最高的“買賣”,但同時,它也是風險最大的。從古至今,中國人民主動或被動的起義造反數不勝數,然而成功的卻寥寥無幾,就機率而言,堪稱所有行當中的風險之王。

而且,失敗的風險還大到令所有人無法接受,如果說作為部將還有投降保住榮華富貴的可能的話,曾國藩作為首領,他卻毫無選擇,一旦戰敗,且不說身家性命不保,整個家族也會被徹底牽連。因此,當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擺在曾國藩面前的兩個選擇:

>湘軍進攻太平天國城池

一個是從此被清廷束縛,失去數十萬大軍和大權,但清廷為了安撫曾國藩,必然也要給予相應的職位和地位,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都堪稱功成名就。另一個選擇則是把腦袋拴在腰上,拼死一搏,看能否從此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

在許多人看來,手握幾十萬精銳大軍,面對的對手又是不堪一擊的八旗和綠營,曾國藩如果選擇起兵,風險並不大,成功的機率反而很高。事情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是。

>八旗旗幟

首先,此時清廷當政的是慈禧太后。雖然慈禧太后禍國殃民的行徑,令無數人痛恨不已,但是慈禧太后能以女子之身掌握晚清大權近半個世紀之久,其高超的手腕自然毋庸置疑。因此,雖然曾國藩一手創立了湘軍,但從來不是鐵板一塊,曾國藩也做不到令湘軍只知曾國藩,不知朝廷。

清廷對湘軍摻沙子的行為也從未停止,例如,湘軍中最善戰的多龍鮑虎,其中的“多龍”多隆阿就是滿清八旗出身,一旦曾國藩選擇起兵,他必然不可能跟隨。而在湘軍中類似旗人出身的戰將為數並不少。

>湘軍的武器

而且,同為漢人武裝,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擁戴曾國藩,相反,彼此之間還矛盾重重。例如,雖然是曾國藩的學生,但如果曾國藩一旦造反,李鴻章帶領的淮軍與之對抗的機率並不低。更何況,此時清廷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例如出身蒙古的僧格林沁,他所率領的騎兵此時也頗具戰鬥力。

更重要的是,雖然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但此時曾國藩並不具備登高一呼,眾人皆從的崇高威望,即使曾國藩的老家湖南,也並非所有人都十分支援曾國藩。

>蒙古王爺僧格林沁

數十萬湘軍是曾國藩以宗族和忠君愛國的思想打造而成。因此,當曾國藩違背自己忠君愛國的理念,率湘軍造反時,是否所有的湘軍都會跟著他一起造反,估計連曾國藩本人都沒有這種把握。

而且,湘軍畢竟是舊式軍隊,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大部分將士思鄉心切,並不願意繼續打下去了,軍隊的戰鬥力也因此直線下降。更何況,起家南方的湘軍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擊敗北方的騎兵,還是未知之數,而以湘軍對戰捻軍的騎兵戰例來看,顯然敗多勝少。

因此,曾國藩面臨的局面,雖然看似只要舉兵就能推翻清朝,實際上危機四伏,風險遠比想象的要高,更何況,一直虎視眈眈的列強的態度,也成為曾國藩舉兵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精明的曾國藩自然也看到了這些艱難險阻,因此,他選擇了最安全、於自己最有利的道路:放棄湘軍,成就個人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