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荊軻刺秦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一事件?

荊軻刺秦王可能是歷史上眾多刺殺案件中流傳最廣、也最負盛名的一個了,同時這也可能是最愚蠢的一次刺殺未遂事件,荊軻刺秦王前後策劃了數年之久,可以說是做了充足的準備,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並且按計劃也如願靠近了秦王,可就在最關鍵的“臨門一腳”時,意外還是發生了,最終不僅沒有刺殺秦王,荊軻自己也被殺死,我們在感嘆荊軻“壯舉”的同時也對他的表現感到不可思議,怎麼還能砸鍋了呢?激動?緊張?看來心理素質還是不過硬。

關於這次刺殺事件最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成功,秦滅燕,荊軻必死無疑;不成功,秦滅燕,荊軻必死無疑;不刺秦,燕國也許能多延長一段時間的國祚,荊軻也不會死。所以面對這種大勢所趨的歷史形勢,刺殺與不刺殺秦王對於燕國來說已經不起啥大作用了,刺秦完全是一次多餘的冒險行為,可即便是這樣,貌似很有主意的憤青,其實是很幼稚的燕太子還是決定了一場毫無意義的冒險計劃,荊軻刺秦,不僅搭上了田光的命,搭上了樊於期的命,此外還白白送上了一封燕國督亢的地圖,結果讓憤怒的秦王派大軍首先攻打燕國,殺了燕太子丹,捕獲了燕王,讓燕國提前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然而史書對這段歷史事件的記載好像又很缺乏說服力,以至於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次刺殺事件?

我們瞭解這段歷史是從司馬遷的《史記》而知,《史記》對荊軻刺秦王的描寫是這樣寫的:“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哪裡能看出荊軻在刺殺行動中出現遲疑的表現呢? 如果荊軻抱定堅決刺死秦王這一想法的話,那麼在匕首即將現顯的一瞬間,他完全可以將匕首拿到手,畢竟他是有備而來,並且一刀刺進秦王的胸膛,在秦王還沒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之前就已被刺死了,從而完成這一閃電般的行動,根本輪不到秦王先是大驚,然後又站起身反擊,要知道一瞬間的遲疑足可以給這次刺秦行動帶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史記》的記載讓人感到疑點重重。

另外就是,從這次刺秦結果來看,荊軻的刺殺水平以及武藝情況也太稀鬆平常了,哪裡像是一個好鬥的武士,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刺客,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還能讓秦王掙脫後繞著柱子跑,他在後面緊跟著追,秦王繞著柱子跑了好幾圈,荊軻居然沒追上?可見荊軻的奔跑速度也太慢了,小短腿嗎?他甚至還給秦王留出撥劍的機會,之後,秦王回身一劍向荊軻砍去,按說這時的荊軻就應該飛起一腳將秦王的劍踢飛,再不濟也應該來個側閃,然後再伺機刺秦王一刀,那怕只是將秦王劃破點皮,也足以致秦王於死地了,可荊軻居然還沒能躲開秦王這一劍,被人家砍斷了大腿,緊跟著又被連劈了七劍,可見荊軻不僅劍法不夠高超,而且身手也夠笨的,這樣的人怎麼能擔當刺秦的大任?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件事是虛構的。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則“荊軻刺秦的大殿遺址被找到”的訊息,讓兩千多年前的這段歷史事件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主持此次挖掘工作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近日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的採訪,他講述了考古工作者眼中的這段歷史,他說最近被解讀為“荊軻刺秦地”的遺址在考古界被稱為“秦咸陽城六號宮殿遺址”,“六號宮殿遺址幾乎處於咸陽塬的中心位置,南部正對著一條寬50米以上的道路,種種跡象推測,這裡應該是咸陽北塬秦宮殿的核心,從規格、面積上來看,它具備政務大殿的功能。”許衛紅說,只是目前還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能表明,這裡就是秦代的“政務大殿”,更不用說“荊軻刺秦的現場”了。

此次發掘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確認了文獻記載中的蘭池,同時也表明了文獻中秦始皇的“大興土木”的記載似乎並不是後人所想象的那樣,據《三秦記》記載:始皇引渭水為池,東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築土為蓬萊,刻石為鯨,長二百丈。這樣的表述讓不少人猜測,蘭池可能是秦始皇挖掘的人工湖,且規模宏大,東西長二百里,而此次的發掘讓考古人員確認,這與以往的猜測相差甚大,許衛紅認為,蘭池水域並非只是秦始皇的“景觀工程”,其還具有分割城市不同區域、渭河排洪、儲存地表水等作用,考古發掘還確認,在蘭池水系周邊存在手工業作坊遺蹟,因此這條水系實際上也是解決了手工業製作用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