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34歲李恪自殺身亡,臨終前怒下詛咒,當時無人在意,最後字字應驗

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唐朝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有些文獻中還認為唐高祖李淵並不是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李世民才是。

不過,儘管後世對李世民有這麼高的評價,李淵屬意的儲君並不是他,而是李世民的同胞兄弟——李建成。李世民自然不滿意這一結果,繼而發動了血腥的玄武門之變。

這似乎開了個不好的先例,這之後的李唐宮廷中始終都有反叛和血腥的陰影,吳王李恪也受到牽連,在34歲之時被迫自盡。

成為權力犧牲品的他自然十分不甘,他死前發出了詛咒。在當時,沒人覺得他的所謂詛咒會有什麼效力,可是最後這個詛咒字字應驗。

處境尷尬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3個兒子,因為英勇果敢,最肖其父,而得到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對這個兒子有多寵愛呢,李恪只有10歲時,就被封為了親王。等他到了15歲,李世民又讓他擔任益州大都督,成為第一個領大都督之職的親王。

益州大都督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裡土地廣闊,人口密集,經濟也發展得很好,是唐朝最重要的藩鎮之一,由此可見李世民對他的器重。

李世民不只是個英明威嚴的君王,還是一個慈愛而護短的父親。李恪在擔任安州刺史期間,沒有節制地遊玩打獵,還破壞了老百姓的莊稼,因此受到刺史柳範的彈劾。

有人告兒子的狀,唐太宗很生氣,但生的不是李恪的氣,而是李恪身邊人的氣。他對侍臣怒氣衝衝地說:“權萬紀肩負輔佐吳王之職,卻不能及時糾正他的錯誤,應當被處死。”

柳範當場回答:“房玄齡可是也輔佐陛下,但也沒能勸阻陛下游獵”。李世民被噎了一下,怒火一滯,拂袖而去。不過李世民到底是善於納諫,在後來的勸諫之下,沒有繼續護短。李恪就被免去了安州都督的職位,封戶也受到了削減。

李恪被罷官後沒有多久,就官復原職,接著做他的安州都督了。這次赴任前,李世民還專門寫了一封書信,告誡他不可驕奢淫逸,要了解父親對他的期望和苦心,字字句句感人肺腑。

李恪也不是冥頑不靈的人,他知錯能改,此後嚴於律己,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讓李世民對他更為讚賞。

能得到父親如此的寵愛,李恪卻註定和皇子的職業巔峰——太子無緣。可以說,他在人品能力方面都無可挑剔。

可是,他的血統卻是個致命傷。他的母親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身負兩朝皇室血統。

這超凡尊貴的血統也給他帶來了尷尬的處境,如果他成為皇帝,那些隋朝遺臣很有可能借機發揮,索性讓李家江山改換為楊家江山。

而且,唐朝建立在隋朝的殘骸之上,每個唐朝的重臣都為毀滅隋朝出過力,如果李恪成了皇帝之後決定報復他們呢,這種種不確定使得李恪無緣至尊之位。

被逼自縊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除,一直被認為懦弱不堪大用的李治反而成了新的儲君。唐太宗在太子和齊王謀反之後,自然更加欣賞溫和孝順的李治。

然而,他在把李治立為太子後不久,就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懷疑。正是長孫無忌說服了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他就試探長孫無忌,說自己擔心李治太過仁慈,守不住天下,想要改立吳王李恪為太子。

長孫無忌有著私心,就趕緊說這不可行。李世民也並非看不出他有自己的考量,直言不諱:“你不看好吳王,是不是因為他不是你的外甥?”長孫無忌避而不答,只說:“太子仁厚,是守成之君。太子之位關係重大,不可擅改,望陛下三思。”

此後,唐太宗沒有再提起改立太子的事,可是長孫無忌始終忌憚李恪,即使在李治登基之後,也沒有放鬆。

公元653年,高陽公主不滿高宗即位後,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削弱,就和丈夫房遺愛一起發動謀反,打算逼李治退位,轉而擁立高宗的第6子荊王李元景。參與這場反叛的都是皇親國戚,可是因為舉事不密而沒能成功。

李治讓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就秘密籌劃著把此案鬧大,他威逼利誘,

讓房遺愛作偽證,攀咬李恪,指認他也參與了謀反

此案非同小可,牽連人等都被處死,李恪也於永徽4年,被迫在宮禁中自縊,死時年僅34歲,他的四個兒子都是沒有成年,也被流放了。

李恪滿懷怨恨,在死前怒斥長孫無忌是弄權的小人,陷害忠良,

如果李唐宗廟祖先有靈,他的家族不久就要覆滅了

字字應驗

臨死之人說的話,能有多大分量呢,李恪的所謂詛咒並沒有得到重視。然而,歷史證明,他的詛咒的確應驗了。

隨著武則天在朝中的實力不斷壯大,她和長孫無忌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面對這位三朝元老,武則天一開始是想拉攏討好的。

但是長孫無忌心高氣傲,不屑與武則天為伍,多次表達了自己的輕蔑,還處處與武則天對著幹,自然就受到了武則天的打擊報復。

公元659年,在許敬宗的指使下,有人密告長孫無忌勾結御史李巢,打算謀反。這位許敬宗就是在投靠了武則天之後,才官運亨通,對武則天忠心耿耿,這次狀告也是為了武則天。

高宗哭訴自己不能狠下心判決舅舅,許敬宗又舉了很多皇帝大義滅親的例子,使高宗最後下定決心。

長孫無忌被削官免職,流徙黔州,他的兒子也沒有幸免,被流放到了嶺南

同年7月,對長孫無忌一案的複審啟動,長孫無忌被前來審訊的官員逼得自縊,家產充公,他的族人也被流放到嶺南,入了奴籍,長孫家就此敗落。

小結:

至此,李恪臨終的詛咒字字應驗,或許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理迴圈,報應不爽,上天也為冤死的李恪惋惜,為了給他報仇,給長孫無忌降下了災禍。

不過,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長孫無忌一生爭權奪利,玩弄權謀,最後在權力漩渦中葬送性命,也是一種因果,可能李恪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說出了那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