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保留村莊原始風貌就記住了鄉愁

戎章榕

在新一輪改革全面開啟之際,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召開具有風向標的意義。會上釋出的內容充滿人文精神的色彩,令人感慨: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記得住鄉愁等等。

中國曆次重大改革的起點,往往是從農村出發。落腳點,也必然迴歸鄉村。“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會上提出的鄉村建設路徑,是對城鎮化的誠懇自省,也是著眼未來的前瞻性警示。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在走過城市與鄉村的世代遷徙中,不知有多少人曾感嘆:故鄉回不去、城市進不去。再次回到農村,卻發現村莊變了、與自己之間聯絡越發少了。故此,當代作家王安憶這樣寫道:“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在懷念鄉村,做著還鄉的夢。”這放在人類城市化程序中來看,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對於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而言,如何保留人文情懷的村莊原始風貌,卻是未來值得重視的問題。

中國的城市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中國社科院《2012 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披露,中國城市化率突破50%,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但與此同時,中國每天都有80個至100個村莊在消失,而且許多村莊因為地理環境、歷史變遷,展現出來的自然和人類互動中不同的風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於提高城鎮建設水平,是用詩意的言語作了強制性的規定。

千百年來,因為灌溉讓分散的農民聚集起來,於是華夏的原野上便出現了星羅棋佈的村落。村莊不僅是中國人主要居住的形式之一,還是禮儀的發源地,傳統倫理的根基。從這種意義上說,村莊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作家馮驥才甚至認為“中國最大的文物是長城,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春節,而最大的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體就是傳統古村落”。文官告老還鄉,武官解甲歸田,古村落是城鎮文明回逆的成果。保護村莊就是遺存人類的農耕文明,保留村莊原始風貌就是見證歷史滄桑的變遷,賡續先賢前排的集體記憶。只有從文化自覺的高度著眼,村莊才不至於消失,村莊原始風貌才有望保留。

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倡導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村莊”則是以全新的內涵進入我們開發的視野。不是大拆大建、大挖大填、大砍大伐,而是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儘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不是急功近利、千村一貌,而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步子放慢些、再慢些,把規劃做得好些、再好些,做到真正還自然於自然。

保護村莊、保留村莊原始風貌,還為了還鄉,一解鄉愁。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一個人、一個群體都無法割斷生於斯長於斯的文化母體之間的精神聯絡,在他們身上也總帶有難以抹去深受地域文化傳統影響的深刻印跡,因而也最懂得鄉情、鄉愁之可貴。還鄉為了祭祖、為了尋根,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尋找由特定親緣、地緣、宗族等構成的社會連線臍帶,尋求心靈的慰藉與寧靜。在當下急劇變化、浮躁不安的年代,讓生活在城裡的人們不因走得太快而丟失了靈魂。

鄉村會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保留村莊原始風貌就記住了鄉愁,記得住鄉愁也就記住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