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蒙恬和扶蘇手握30萬精兵,接到賜死詔書為什麼不反?

當趙高偽造秦始皇詔令,將蒙恬和扶蘇先後賜死時,這兩位手握大秦30萬精兵的牛人,為什麼不反抗呢?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大兒子,性格剛毅,為人勇武,且有仁義之心,是最有資格、最有胸襟接班成為秦朝第二代皇帝的人。

然而,恰恰是因為扶蘇仁義的品性,卻在朝中因與秦始皇意見相左,他反對父親焚書坑儒和嚴刑苛法,因此觸怒了自己的父親,結果,秦始皇讓他以監軍身份,派他到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遠離了政治中心咸陽。

而蒙恬祖上數代都是秦國名將,為秦國的發展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恬天資聰明,在家庭教育下,熟讀兵書,從小立志報效國家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率軍攻打齊國,因滅齊有功,被秦始皇重用為京城最高行政長官——內史。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打擊經常騷擾邊境的匈奴,秦始皇安排蒙恬帶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經過艱苦卓絕的戰爭,蒙恬將匈奴趕出了華夏之地,又命他修建長城,將原燕、趙、秦的長城連成一體,進一步阻擋了匈奴的南侵。

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的路上病逝,在趙高的動作下,胡亥、趙高、李斯合謀,將秦始皇召扶蘇回京的遺詔私自修改,發至正在北方的扶蘇和蒙恬,賜他們自裁。詔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恬與扶蘇居外,不能匡正。應與同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毋得有違!”

接到詔書後,扶蘇淚如雨下,欲辨無門,只得含恨拔劍自殺,冤殺於荒涼冷酷的北方。扶蘇之所以自殺,皆因他性格仁義,為人忠孝,他認為父命如天,而指責他誹謗父親所為、抱怨作為皇長子多年未封為太子,這種口吻,讓人絲毫也不會懷疑這是身邊的所為,父親的威嚴他是知道的,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於是他在悲憤中自殺。至於為了自己能活命而提兵造反,蘇扶既不敢,也不會。所以,扶蘇不反,是因為性格。

而蒙恬之所以不反,則是因為忠貞了。大家都知道,秦朝一百二十萬軍隊,由將領們帶領著在秦版圖上南征北戰,北方戍邊,蒙恬帶出的軍隊有三十萬,秦始皇不怕他造反嗎?

有人說是因為虎符制度,虎符皇帝儲存一半,在外領兵的將軍儲存另一半,只當皇帝的的一半交給將軍合併後,將軍才能夠調動軍隊。但試想倘若匈奴入侵,蒙恬還要等到從咸陽發來虎符才能調動軍隊,早就被匈奴滅了好幾次了。

所以,虎符一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素,最關鍵的是,因為秦始皇對蒙恬信任。一者,蒙家世代在秦為將,對秦的忠心是家傳家教。二者,正因為蒙恬從小受的教育就是殺敵保國、效忠秦王(皇),特別是經過多年的磨合,秦始皇對他信任有加。不過,秦始皇除對他信任外,也有一些防止萬一的制度安排,設了雙重保險,一是以扶蘇為監軍,皇子監軍,威赫自在。二是以王離為副將,王離是王翦後代,也是將門之後,對蒙恬也是一種制衡。

不過,蒙恬最後沒有反叛,則是對秦始皇的忠心起了作用。雖然,蒙恬也曾打算去驗證一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本人的意思,賜死詔書傳來後,他沒有立刻自殺,而是交出了兵符,將自己關進陽周監獄,等待秦始皇另行發落。這個等待另行發落,即就是不相信這是秦始皇意思的拖延,他想得到確信。

然而,胡亥派來的特使可不允許他拖延,所以,他最後也不得不服毒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