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11個鳥類新紀錄!去年,灰頭鶇、紅頭穗鶥、慄耳鳳鶥都來過武漢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日訊

4月1日—7日,是湖北省愛鳥周。今日,市園林和林業局與市觀鳥協會共同釋出《2021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以下簡稱“年報”)。這是武漢市釋出的第6份觀鳥年報,其中兩項最關鍵的資料——當年觀測記錄的野生鳥類種數和鳥類新紀錄,均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紀錄。

2021年重新整理雙紀錄鳥類種數和新紀錄均為6年來最高

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年報共收錄武漢觀鳥協會會員、武漢觀鳥愛好者、武漢各高校環境保護協會觀鳥組提交的2429份觀測記錄,比2020年增加359份。年報是採取科學調查、持續跟蹤監測的結果:志願者們對各自負責的觀測點進行跟蹤監測,每月提交一份觀察報告,內容包括鳥的種類、數量等。

觀測點覆蓋了武漢市域範圍全部13個行政區及2個功能區,涵蓋了河流、湖泊、溼地、森林、農田、綠地等不同生境型別。

在樹枝上替對方梳理羽毛的斑頭鵂鶹。 魏斌 攝

年報顯示,2021年,武漢市觀測記錄到野生鳥類357種,為2016年武漢重點區域鳥類監測以來,觀測種類最多的一年,佔到中國鳥類名錄(1445種)的24。71%,佔《武漢市鳥類名錄》(432種)的82。64%,比2020年記錄鳥類種數增加19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61種。

2021年發現灰頭鶇、紅頭穗鶥、慄耳鳳鶥等11個鳥類新紀錄,創2016年以來年度新發現鳥類物種數的新高。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鄂西、南山區鳥向武漢擴散

為什麼2021年能創雙新高?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相關負責人分析,這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氣候狀況、觀測志願者增多等均有密切關係。

黑鸛22只,本世紀以來最大種群數量;卷羽鵜鶘5只,種群數量最高記錄;東方白鸛38只,本世紀以來最大種群記錄……2021年冬天,沉湖國際重要溼地裡,三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數量連創新高,一筆筆記錄,是對近年來沉湖持續進行退養還湖、生態修復等溼地修復保護的最佳反饋。

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觀察到,不止武漢,全國整體生態都在持續向好。這讓鳥類種群數量增加,原有棲息地接近飽和,部分鳥兒向周邊擴散。“今年武漢的鳥類新紀錄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情況。比如紅頭穗鶥、慄耳鳳鶥等,它們的原棲息地均在鄂西、南的山區,而去年,我們不止一次在武漢新城區的山地裡發現了它們。以後,它們也許會成為武漢的常客。”

爭奪交配權的白額雁鷗。  黃海 攝

2021年冬天比往年溫暖,也是鳥兒增多的原因之一。有些鳥的越冬目的地本來在更南邊,經過武漢被吸引並留了下來。比如蟻鴷、藍喉歌鴝等鳥兒,以往在武漢只是過境鳥,停留的時間很短,而2021年,整個冬天它們都生活在武漢。

“從2016年到如今,武漢的鳥類監測志願者們逐年增多,因此物種記錄也相應增多,以前在武漢發現頻率比較低的鳥,有更大可能被觀測到。”

鳥兒也有尷尬瞬間生動趣照反映真實生活

一隻珠頸斑鳩正站著發呆,後側一隻野貓正在偷偷靠近;兩隻斑頭鵂鶹站在樹枝上,滿懷愛意互相替對方梳理羽毛;一隻草鷺正全力向上起飛,沒曾想下一秒白色排洩物傾瀉而下;一隻紅隼利爪正牢牢抓著一隻老鼠,迫不及待想享受美食……翻看監測年報,絲毫不覺枯燥,鳥兒們在武漢的酸甜苦辣一覽無餘。

捕獲鼠類飛過天空的紅隼。 王虹 攝

在空中排洩的草鷺。趙學迅 攝

記者翻看往年年報,發現以往的照片更像是“證件照”,主要側重呈現每種鳥的形態特徵,而2021年的照片則更為生動有趣。顏軍解釋,他們從2020年開始試水,讓圖片儘量有意思,並在2021年將其作為選圖的一項“硬指標”。為此,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從海量照片中,精挑細選出了最滿意的300餘張。

正在喝水的黃雀。  劉德山 攝

“鳥兒起飛的時候為了減輕身體重量,經常會排洩;還有麻雀,曾被誤認為是隻吃糧食的害鳥,但年報裡面麻雀的照片,卻是它捕捉了一條大青蟲。”顏軍說,這些圖片不僅能讓大家認識這些鳥的外貌,還有一定的科普作用。“我們想記錄下鳥兒的各種生動瞬間,反映它們在武漢的真實生活。在往後的年報裡,我們選圖會注意儘量不重複,為大家呈現每種鳥的繁殖、覓食、互相交流等不同狀態。”

捕獲幼蟲的麻雀。 張祖敏 攝

下一步將加強山地鳥類調查組織更多志願活動

市園林和林業局野保處相關負責人還發現了一個可喜的變化,往年他們主要是組織一些溼地或候鳥保護為主題的自然教育活動、自然科普展覽等。2021年,市觀鳥協會首次組建了天興洲鳥類保護志願服務隊,發現市民參與熱情極高:3場專題培訓、6場鳥類受脅調查、22場淨灘護鳥公益活動,共吸引497人次參與。

在親鳥指導下捕獲蜻蜓的白頭鵯幼鳥。  張祖敏 攝

該負責人透露,今年,他們將組織更多志願服務活動,滿足市民們的愛鳥護鳥熱情。另外,還將加強新洲區將軍山、黃陂區木蘭山等重點山地的鳥類監測。

“武漢溼地資源十分豐富,以往我們的鳥類監測主要在溼地,其瞭解程度也已經較高,山區雖然也有監測,但強度還不夠。”顏軍說,以林鳥為主的山地,和以水鳥為主的溼地差別比較大,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瞭解,對武漢的整體鳥類情況有更完整的認識。目前,他們已完成了山地調查小組的組建。

(長江日報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吳曉 趙銀斐)

【編輯:張靖】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