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河會村”的“玉帝閣”

--五方母音【邢文化】

在“河會粗”過會期間問及古建築後,該次的人異口同聲地稱“東南有‘玉皇閣’!”,隨之,便急匆匆地前往······

遠處一看該建築兩層硬山式結構,三開三進,青石砌底座,青石質拱圈寬3.15米,深 30釐米,拱圈面闊40釐米,在東面拱圈的上方有“襄左鎖鑰”四個“宋徽宗體”大字,讓該建築盡顯其官氣。

河會村原有“八閣”,其位置按照八卦的佈局依次建在村子周圍,其中“乾”--代表天,有 “衍慶閣”;“坤”--代表地,有“西南閣”;“坎”--代表“水”,有“北閣”;“離”--代表“火”,有“南閣”;“震”--代表“雷”有“玉帝閣”;“艮”--代表“山”,有“王閣”;“巽”--代表“風”,有“東南閣”;“兌”--代表“澤”,有“西閣”,可見“河會村”為“八卦”古村落。可惜的是如今除了東門的“玉帝閣”之外,其他七個“閣”都以在多次的水災中泯滅,實為“邢臺古建築”史上的損失····

該建築內部由“九級青石質臺階”拾級而上,再轉向北登三級臺階來到正廟,之間由“捲棚式”構成的“前殿”讓人耳目一新,當然,地面上的“隔層裝板”依然有較多的“手工打製鐵釘”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面的梁、檁多以“彩畫”裝飾,當然以“錦紋、夔龍、夔鳳、花團、點金”等以“官做彩畫”為主,可見其當年建築時的“等級”是有別於“民間”····

當然在“閣”下有五塊石碑,其中在《重修玉帝閣碑記》中有“自大觀”字樣,雖然沒有做“拓片”進行分別,加之“閣東面”有“襄左鎖鑰”的“宋徽宗瘦金體”的“匾額”,卻似乎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未曾可知···

在看到簷下懸掛著“鐵鈴”在隨風飄蕩時,似乎此時才真正地理解了“於德裕”在《九載龍崗做主人》的題壁詩中的“風送鐘聲沉香地,箸推鈴語識音塵”的境界!看到此不禁令人心清氣爽,似有解脫萬物之感。雖然我個人收藏該“題壁詩”多年,卻未曾理解該詩中的意義,或許這就是“不枉此行”的最大收穫吧···

在下面的梁、檁之間特意製作了“溝槽”,以防止上面支撐“頂板”的“錯位”,這也是許多建築中所少見的設施···

當然對於“襄左鎖鑰”碑刻是值得研究的,當然首先需要製作拓片的,有機會去製作拓片以研究一下···

當然相關“碑刻”則為專篇的“五方母音(白全忠)訪碑錄”所載,在這裡不做詳細區分,望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