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印記百年膠濟線:在濰坊刻下中國鐵路發展的時代印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蔚曉賢 馬小杰 王琳 孫浩 劉昊

膠濟鐵路的修建將山東內地與海外緊密聯絡在一起,對傳統的、封閉的內地產生了深遠影響,使近代山東在經濟格局、城市興衰、農業結構、產業轉型、商品進出口等領域產生了鉅變。膠濟鐵路濰坊段沿線站點眾多,有高密站、岞山站、坊子站、二十里堡站、青州站等站點。其中,依託坊子站建成的德日建築群——坊茨小鎮,無疑是整個濰坊段最大亮點,與坊茨小鎮“並肩”的,是依託二十里堡車站開辦的大英煙公司,目前也已保護性開發成為了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百年膠濟線,在濰坊刻下中國鐵路發展的時代印記,濰坊也在膠濟鐵路老站點的保護開發上下足了功夫。

殖民者讓現代交通來到濰縣

1897年11月,德國籍口“曹州教案”(亦稱“鉅野教案”),重兵武力侵佔山東。憑藉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的特權規定,於1899年9月23日至1904年6月1日,自膠澳(青島)至濟南修築了史稱山東第一條鐵路——膠濟鐵路。膠濟鐵路走向和路線設計,主要考慮山東內陸地區能源和物資運輸的現實需要,考慮開拓青島港腹地的長遠需要。“線路之建築,須在最重要之濰縣及淄川之煤礦,以及由他種意味應顧及對鐵路貨物有關係之青島、濟南府之重要都邑之間決定”;“設定濟南府車站,關於與黃河之聯絡,以及一方至瓜州(鎮江)方面之山東省南境,和他方至天津及正定方面之該省北境之鐵路聯絡,須兼顧之”。按照以上思路,德國設計了將青島作為貿易口岸、濟南作為商品集散中心、濰坊和淄博作為能源基地,以青島港為核心、以膠濟鐵路為主幹的現代交通體系。

膠濟鐵路開通後,濟青之間一批城市迅速崛起。“自膠濟通車,煙濰築路,濰縣在交通上享有種種運輸之便利。兼以商民性格機巧,喜於摹仿,勇於投資,故商業年有進步”,成為“青島濟南間最大之市場,在本省各縣中,工商各業,實無出其右者”。青州也“百商雲集”,成為地區集散中心。

膠濟鐵路還改變了貿易通道。以土貨生絲和草辮出口為例,山東生絲主要產地是昌邑的柳瞳、青州和周村。柳疃生絲運到濰縣火車站需1天路程,從濰縣到青島只需半天,而從柳疃運到煙臺需5天。青州和周村的生絲經膠濟線運到青島只需1天,山東生絲幾乎全經青島出口。山東草辮主要產地在萊州府北部,沙河鎮逐漸成為草辮專業市場。從沙河發貨到濰縣車站只需一天,而到煙臺需4天。

1913年,英美煙公司首次在濰縣坊子一帶試種美煙,此後種植面積不斷推廣。“民國20年以前,魯省菸葉出口,歷年增加,煙價亦昂,農民以有利可圖,相率拋棄其他作物,競種菸葉。”菸草種植帶動了沿線城鎮商業、加工業的興盛。二十里堡本為一默默無聞的小村莊,膠濟鐵路透過並設站後,這裡遂成菸草重要集散地。1917年,英美菸草公司在二十里堡收購菸葉2000萬磅,還建設了我國境內最早、規模最大的烤煙廠,將烤煙經膠濟鐵路運往青島。因運輸菸葉,二十里堡小站每年貨運收入僅次於青島站和博山站;而一二等客票收入更是超過青島、濟南而居第一,成為“膠東產煙最富之區,亦煙市薈萃之地”。

為掠奪煤炭資源鐵路拐了個彎

德國人在修建膠濟鐵路時,在濰坊段突然向南拐了個彎,坊子站因此誕生。而這看似“不便利”的舉動為德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根據探明的諸量,坊子煤礦當時為全國第三大煤礦,德國人依據簽訂的《膠澳租借條約》取得了膠濟、膠沂濟和由濟南到山東西部邊界的鐵路修築權,以及鐵路兩旁30裡內的礦山開採權。正是如此,德國人在修建膠濟鐵路時在濰坊段向南拐了個彎,開始了對坊子煤礦長達17年的資源掠奪。德國人在產煤區地建了個火車站,可站址周圍沒有村莊,路邊只有一家名為“坊子店”客店,德國人即以“坊子車站”命名。坊子車站建成後,德國人把車站前的道路鋪成了瀝青馬路,這在當時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成為濰縣一景。

坊子站建築建造於雖是支線站房,但根據二等站建造標準建造,建築為單層磚木結構,佔地面積約530平方米,建築主立面為兩個平行排列三角形山牆,山牆頂裝飾有花崗岩雕刻的車輪,南立面山體量較小,模仿了中國建築立面的特點,黃色砂漿拉毛外牆。門窗和轉角都有花崗岩裝飾。體建築形體典雅穩重,卻又富有變化,比例尺讀舒適宜人,細部裝飾精緻統一具有典型的德國建築風格。坊子作為膠濟鐵路沿線重要的集散區、礦區,整個環境儲存完整,站房周邊仍保留扇形車庫、維修車間、倉庫、機車庫、電報大樓、列檢段、車站工作人員住宅等相關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一戰爆發後,日本出兵山東並佔領膠濟鐵路。據相關史料記載,德國佔據坊子17年,開採煤炭近300萬噸;日本佔據坊子31年,開採煤炭約計400萬噸。正是德日列強掠奪性的開採,導致坊子煤礦資源的富礦開採殆盡。

鐵路線改變了坊子的城鎮格局

膠濟鐵路修建之前,坊子地區只是處於自然發展狀態下的村莊。從一定意義上說,坊子屬於因膠濟鐵路設立站點而發展繁榮的地區。根據有關記載:“光緒26年(1900年),僅為膠線官道路側一小村莊,不過三四間屋,開飯鋪,便利客商往來而已。德人租借青島,膠濟鐵路築成後,於清光緒三十年開放為商埠,乃逐漸脫變其當年形態”。其後,坊子除了以運煤濟菸草為主外,城站附近如安丘等地的物產也多從坊子出售,坊子逐漸繁榮。這除了與改善的交通條件有關之外,還與良好的自然條件有關。

鐵路修建之前的坊子處於傳統村落的散佈狀態,德佔時期與日佔時期坊子進入了快速發展建設時期,到1937年,坊子的基本結構已經成型。1949年之後進入了緩慢發展的時期。從根本上來看,鐵路線的植入改變了坊子原先的空間格局,從沿河流分佈的集聚狀態轉變成以鐵路為中心帶狀分佈。

由於坊子區的最建設目的是作為工礦區的配套城鎮,所以其建設集中在工礦區和鐵路線周圍。因此其空間肌理沿鐵路與河流展開,隨著城市結構的完善與歷史發展的推動,後期坊子的產業與生活配套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功能齊全的市鎮。

百年風雨滄桑路,繁華彈指一揮間。1984年,膠濟線複線取直,坊子火車站被北移的膠濟鐵路主線“遺棄”。可這個小站,還在默默地堅守,因為它還有沒有完成的使命。變線後的坊子站改成了末端車站,級別也由原來的二等站降為了四等站。現在每天早晚只有一班通勤車經過。根據有關記載,這條獨闢蹊徑的鐵路支線,自誕生至2016年底新方煤礦關閉礦井停止產煤,連續承載火車110餘年,運載煤炭五千多萬噸。

五等“小車站”的貨運量膠濟線上排第三

二十里堡站和坊子站幾乎同時期建成。從此以後,坊子站因為豐富的煤礦忙碌起來,大英烤煙廠的建立,也給二十里堡這個小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發達的商業。

二十里堡火車站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二十里堡街道境內,為膠濟鐵路支線坊子鐵路上的一個車站,始建於1903年,為五等站,隸屬於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分客運和貨運。1934年8月刊行的《膠濟鐵路旅行指南》指出,“二十里堡站距青島站178。34公里,自坊子站至此計程8。51公里,為山東省產煙最富之區。”因二十里堡站的設立及後來的大英煙公司南北兩個烤煙廠的設立,吸引大批人員前來從事貨運裝卸、菸草復烤生產、經商服務等,該地經濟逐步繁榮,漸成村落,即今天的車站村。該村周邊慢慢變成繁華小鎮——新民鎮,後來改稱二十里堡鄉、二十里堡區、二十里堡公社、二十里堡鎮、二十里堡街道。

二十里堡車站雖小,但是卻一度非常繁榮。據1934年8月刊行的《膠濟鐵路旅行指南》記載,“膠濟鐵路每年的貨運量,二十里堡車站就佔第三位,而一、二等車票收入,則超過青島、濟南佔了第一位。”未改支線前,二十里堡車站每年傳送旅客三至四萬人,改為支線站後,1985年僅傳送7978人。1987年以後客運基本停運。

近年來,因轄區經濟發展迅速,私家車越來越多,而公鐵道口設立年代久遠,過於狹窄,極易發生交通擁堵狀況。經街道及奎文經濟開發區主要領導多年來積極跑國家鐵路總公司、省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協調,請駐轄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戴瑞德、山東省政協委員王成利積極提報拓寬改造轄區3個公鐵平交道口的提案,相關主管部門在2019年8月批覆同意轄區3個公鐵平交道口拓寬改造的方案。金寶街平交道口兩側順接路段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寬26米,兩側設有3。5米寬人行道和3。5米寬非機動車道;鳳凰街平交道口兩側順接路段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寬24米至34米,兩側設有4米寬人行道和5米寬輔道;濰膠路平交道口兩側順接路段設計為雙向四車道,寬15米,中間設有2米寬中間帶,兩側設有3。47米寬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