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借勢巧對下聯,乾隆聽到弦外之音

大家好,我們的燁霖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談起“對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每年春節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目的就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

實際上對聯應用的場合非常多,比如某戶人家有老人過世,辦喪禮的時候大家都會送輓聯,藉此表達對死者的哀思。

而在一些祠堂、廟宇等地方,大門兩旁或柱子上也都有對聯,這種對聯又可以稱為楹聯。

實際上按照對聯的形式來看,就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的對偶語句。在民間很多人又將其稱作“對子”,或門對、對偶、桃符等。

比如,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按照古代文人墨客的說法,對聯屬於一種傳統文化。

雖然對聯的文化性不如詩詞歌賦,但卻是每一個文人的基本功。而且有很多詩詞大家,都有關於對“對聯”的軼事。

明代大才子唐寅與祝枝山,看到農夫車水的場景不禁詩興大發。祝枝山雲:“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寅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此二人之對實屬巧妙,並被世人傳誦一時。

清朝時期,對對聯之風曾風靡一時,乾隆朝名臣紀曉嵐就是一位對對子的高手。並且因為與人相互切磋對聯技藝,還曾引出很多流傳後世的故事。

從這一點來看,“對聯”文化,作為古代文人的必備技能,實際上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

一、關於“一塊五花肉花五塊一”的趣聞

“一塊五花肉花五塊一”,乍一看這句上聯似乎毫無精妙之處。但是仔細研讀幾遍之後,便會發現此對聯竟然為“反正對”。

也就是說無論從前向後讀,還是從後往前面念,居然兩遍的讀法和字詞一致,這其實就是古人對子文化中的小技巧。

事實上在古代社會中有很多對聯,其實都可以從後往前念。比如“畫上荷花和尚畫”,無論是反正都是一樣的讀法。

“一塊五花肉花五塊一”的下聯如何對呢?這根本難不倒滿腹經綸的大才子,下聯便是“三角六合酒合六角三”,不僅更加精妙而且還嚴絲合縫。

當然,也有人給出的下聯為“六畝三分地分三畝六”。但是與“三角六合酒合六角三”相比,彷彿在意境上差了一點意思。

畢竟五花肉是一種食物,而三角六合酒恰如其分的前後迴應。不得不說古代社會中的對子文化,確實能夠體現出文人的雅趣和學識。

二、“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妙對下聯

清朝乾隆年間曾湧現出很多名臣,就算是他們的功績並不大,但是有關他們的故事也非常受人歡迎。

相傳乾隆設宴犒賞和珅、紀曉嵐等大臣,席間和珅為了給乾隆助興,於是就提出大家一起作“對子”,乾隆一聽這個主意非常有趣。

和珅先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聽後若有所思對道:“五兩六錢七把蔥”。乾隆在紀曉嵐的下聯中,聽到了他的弦外之音。

原來紀曉嵐這是在告訴皇上,京城的物價已經漲到離譜了,所以乾隆下令開始徹查此事。

清朝時期宮廷採買流程繁冗,但是依然有人從中鑽空子。這種從宮內開始蔓延的貪腐之風,逐漸流傳到了整個京城官場。

當時宮廷御膳房即使想要買一把蔥,也至少需要經過五十多個部門的審批,最後導致七把蔥高達五兩七錢銀子。

在清朝時期,老百姓一年也賺不到十兩銀子,也就是說“五兩六錢七把蔥”,已經足夠平民百姓過半年日子了。

紀曉嵐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清官,他一直都苦於沒有機會,將這種貪腐現象告訴皇上。但是在有和珅對“對子”的過程中,最巧妙的將這件事說了出來。

單從這兩聯“對子”的角度來說,其實並沒有顯示出紀曉嵐的文采,但是從直言進諫的角度來看,紀曉嵐卻達到了目的。

雖然和珅及時掩飾此事,但是卻沒有逃過乾隆的眼睛。後來招御膳房管事一問,順帶把賬本帶來看一下,結果發現貪腐已經蔚然成風。

和珅本想在乾隆皇帝面前賣弄一下,但沒想到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結 語

雖然現代人早已經不再對“對子”, 但是對子卻以春聯、春貼,以及楹聯、輓聯等方式存在。

從這一點其實就可以看出,這種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文化形式,雖然在進入新時代之後並未受到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永遠也不會消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