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曾滅了遼國和北宋,為何後來一度又被明朝吊打

公元1125年,金國在西夏和宋朝明裡暗裡的幫助之下,把遼國給滅了。

公元1126年,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金國,又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俘獲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也至此結束。

這個拳打遼國,腳踢大宋的金國,就是女真人建立的。

但是等到公元1583年,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在起兵的時候僅有十三副鎧甲,而他後來以“七大恨”為理由征討大明,竟然是因為大明欺負他太甚。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建立起強大帝國的女真人,從鼎盛走向了衰落呢?

公元1234年,蒙古鐵騎把金國踏碎,元朝的統治者為了防止女真重新崛起,花費了很多心思。

首先,金國的王公貴族全被屠戮一空。

其次,金國曾經的豪門大戶被搜刮一空。

最後,金國剩餘的人口被趕到了偏遠地區,並進行分化瓦解。

在蒙古的一套組合拳之下,女真人直接從一個能夠建立國家的民族,回到了以放牧漁獵勉強維持生活的“原始社會”。

等到元朝被朱元璋給滅了之後,明朝對待女真的政策,和元朝大同小異,基本上還是以打壓和分化為主,所以女真在大明還沒衰落之前,雖然談不上“茹毛飲血”,但生產力基本上還是圍著原地打轉。

那麼女真沒落的原因,就是因為元朝和大明的限制嗎?

馬爺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女真的沒落,除了外因之外,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因。

女真人的生活方式是放牧遊獵,也有極少數的人會從事農業,不過就佔比來說,這部分的佔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女真人之所以不整體從事農業,主要是因為他們居住的環境比較靠北,常年的低溫乾旱,導致農作物的生長收穫,要遠不如南方地區。

且當時還沒有正兒八經的肥料。肥料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十分巨大,大家感興趣的可以查下印度的農業資料,他們因為工業基礎薄弱,所以化肥稀缺,以至於他們在今天的糧食產量,依然慘不忍睹。再加上農作物的馴化還處在初級階段,所以北方的糧食產量普遍不高。

女真人因為沒法大力發展農業,所以只好以放牧漁獵為生。

但不管是放牧也好,還是漁獵也罷,這些生活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收益低且風險高。

你在中原種糧食,最大的威脅可能也就是被地裡的蛇給咬了,但是你要是放牧漁獵,你難免會遇到大型野生動物,而且無論是騎馬還是下河,這都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雖然中原及南方地區也難免有自然災害,但是和草原上的各種自然災害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以女真等北方民族在古代的時候,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糧食和安全問題。沒有足夠且穩定的食物和環境,人口的數量就會受到限制。而在古代,沒有足夠的人口,就代表沒有足夠的生產力,沒有足夠的生產力,社會就無法向前進步。

而且放牧和漁獵還有兩個很大的弊病。

第一,漁獵和放牧比較吃資源,你要想有一定規模的收入,就要到處跑,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所以不管是女真還是北方部落,他們在建立起一個國家之前甚至以後,他們的人口分佈都相對不集中。

因此當你需要聚集起這些人來的時候,往往需要一個很長的動員過程,這樣的軍事效率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打匈奴時,都不是大兵團大決戰,他們都是率領一部分精兵,直接去打匈奴人的核心區域,等其他人知道的時候,漢軍都已經凱旋迴國了。

而且他們這種分散的生活方式,無法形成緊密且團結的組織,中原王朝只要在裡面稍微操作一下,他們自己就會鬥得不亦樂乎。

第二,一個國家就像是一臺精密的大型機器,而大型儀器的運轉,需要大量的元器件,而這些元器件,就是一個國家的各級職能部門以及它們所屬的人員。而要想維持這臺機器的正常運轉,是需要大量人力和物資的。

草原部落因為人口少,人員又分散,所以很難培養相關的人才,據一些史料記載,努爾哈赤剛起兵時,他的兒子中(甚至本族將領中),只有皇太極一個人是讀過很多書的,這可能也是皇太極能繼承努爾哈赤的原因之一。

除了人才之外,資金也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原王朝的流動資金,靠的是各種稅收。雖然中原王朝的稅收也比較混亂,但是這個稅收大概是有譜的,因為田地的數量基本固定,人員又不怎麼流動,所以是稅收相對比較有保障。

但是北方的部落則不然。且不說部落裡的族人東一群西一群,他們的收入也基本都是“隨機”的,可能今天逮個兔子,明天抓條魚,後天又空手而回。你讓部落的管理者怎麼定稅額,中原的基礎那麼好,稅收還不一定能足額及時地收上來,更何況是他們。

但是你沒有一筆固定的收入,你怎麼來保障國家的正常運轉,國家機器如果不能正常運轉,那麼這個國家還算是個國家嗎,它又怎麼可能發展的起來。

國家內有穩定的流動資金,你又怎麼能在人民困難的時候,使出援助之手。你不能在子民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他們的向心力又從哪來。

中原王朝的正常皇帝,為什麼都會強調“民以食為天”。

老百姓吃都吃不飽的時候,一個國家怎麼發展,他們不學宋江、李自成就算是明事理了,而且俗話說得好“倉廩實而知禮節”,當大家都吃不飽飯的時候,誰會去關注什麼禮節,而“國之大事又在祀與戎”。

“祀”在這裡指的不是祭祀,而是禮儀,是“君權神授”的基石,是“父子君臣”的外部表現,是國家安定的核心。

女真為什麼會“一夜回到解放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沒有一個穩定的基礎,而穩定能壓倒一切。

那麼女真是怎麼完成蛻變的呢?這要感謝一個人,不是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