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朝滅亡後,為什麼中國還能長時間的鞏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開頭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很形象地描述了過去中國的局勢:隨著王朝的衰敗,各個地區軍閥形成了一個割據局面,然後又隨著一個比較強有力的諸侯崛起,掃平八荒,再次開創一個鼎盛的王朝。

世界各地的史學家們對於中國的輪迴的現象也感到好奇,因為歐洲等國家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只能持續曇花一現的時間,然後就分崩離析了,為何中國能長時間的鞏固呢?

實際上,這多虧秦始皇的功勞,數千年前,西周滅亡,東周王室對於諸侯們的掌控就接近於零,幾個大國之間的敵對關係,導致了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雖然古代文字使用的群眾包括了平民,但是他們因為缺乏合格的老師教導,用來寫字的竹簡又少,造成了很多生錯別字流傳了下來,在齊魏楚秦國家以訛傳訛,因此各個國家的文字竹簡分化,除了秦國堅持使用春秋前期正統文字的字形,向小篆過度外,其餘的六國文字都相對趨於符號化。這樣下去文化分裂成為了必然。

好在秦始皇統一之後,就在全國強行推行秦篆,重新讓文字回到了正軌,因此儘管後來的人們,分佈在不同的省份,操著相互彼此都聽不懂的方言,卻依然能夠進行文化交流,這種現象在全世界實屬罕見。

讓人好奇的事情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地區的人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方言,再加上文字的不同,他們彼此之間又是怎麼交流的呢?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學史上的一次高峰,百家爭鳴,而且孔子、蘇秦到處遊走,這自然都離不開與當地人的溝通,孔子,還有那些各國使節所用的語言,彼此交流的時候採取的都是同一種腔調,他名字叫做“雅語”。通俗點來講,我們可以稱之為是古代的普通話。

過去各國有著屬於自己的官話,而人們將周天子直接掌控的河南一帶中原地區官話就稱之為雅語,這也就成為官方之間的常用語,說雅語的雙方都會處在同一平等地位進行交流,因此在官方交往、文人講學、舉辦祭祀活動的時候,都是使用中原雅語。孔子也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如此一來,雅語聽上去似乎還不錯,但是它根本無法挽回文化分裂的形勢,這是因為雅語並不夠普及,除了少數士大夫階層彼此之間流通,常規的小老百姓根本不會說,而諸侯們也會有意識地阻止自己國家的民眾去學習這種語言,避免他們和敵國進行交流。到了後來,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後,雅語的受眾人群越來越少,也自然而然地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