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燒死哪些人,揭朱元璋殺功臣背後真相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這是《水滸傳》中的一句頗讓人傷感的話,道盡了歷史上那些帝王們,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殘酷現實。若論起屠殺功臣最知名的皇帝,那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屬。這大概是出身愈低,其對權力就愈加貪戀,就愈怕失去到手的皇位,以致變得神經質,而將其認為能夠威脅到自身皇位安全的功臣們都除去。

民間傳說,朱元璋自從做了皇帝,就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誰來害了他的性命,奪了他的江山。普天之下誰有這樣的本事呢?自然地,那些當初隨他征戰打江山的開國功臣們,就成了他的心中刺,眼中釘。

一天,朱元璋獨自坐在南京城皇宮中,偏偏這時有檢校(專門檢查人們行動的組織)來報,說某某大臣在背地裡發牢騷,某某大臣在家裡人邀人喝酒、聚友密會等等。朱元璋一聽此類訊息就神經過敏,心想:難不成這些人揹著自己私底下有所圖謀?不行,我得先下手為強。

朱元璋很快想出計策,要將功臣們一網打盡。他先是傳諭中樞:“自從立朝以來,開國雖然各賜封爵,但朕還沒有好好為他們慶功表賀,如今天下太平,理應為功臣們慶賀一番。”

四個月後,一座高樓在南京城內建造起來。朱元璋親自寫了“慶功樓”三個大字,製成金匾掛在樓門上。

朱元璋雖行事機密,卻瞞不過有著“再生諸葛”之稱的劉伯溫。不過,儘管劉伯溫明知道皇帝的用意,卻不敢聲張,再三斟酌,他寫了一道奏摺,藉口自己年邁無用,便辭官歸隱了,走之前就還告訴了徐達在慶功樓時千萬不要離開朱元璋。最終慶功樓事件發生時,徐達看到朱元璋離開,便跟了上去。朱元璋知道徐達看穿了計策,便威脅徐達不要聲張出去。他們二人離開後,慶功樓瞬間一片火海,赴宴的功臣連同數千侍衛宮女一同葬身火海。

“火燒慶功樓”這個傳說最早見於清朝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由於原版《英烈傳》書中屢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承應天地之命,令滿清統治者極為不悅,就乾脆令人對《英烈傳》進行纂改,加入許多醜化汙衊朱元璋和朱明王室的內容,火燒慶功樓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有必要再來看看清朝人編修的《明史》,在《明史》中,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關於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所以,火燒慶功樓看似真實,實則有著許多破綻。

至於慶功樓,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的確曾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樓,每逢興兵作戰之時,他常與身邊的謀士武將在此討論軍國大事,樓裡的確藏有火炮和火藥。值得一提的是,宋濂在他的文集裡還提到過一件關於該樓的意外事故——有一天,該樓發生火災,引起爆炸,聲音如雷。偏偏樓又和官府大樓相連,導致南京城內一片驚慌。朱元璋那天運氣好,並不在樓上。

解疑朱元璋其實並不冤

事實證明,所謂“火燒慶功樓”並不可信,可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這個血腥殘暴的故事呢?其實,這與朱元璋心狠手辣的性格有關。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殺當時左丞相胡惟庸九族,隨後又“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並“連蔓引,迄數年未靖”,最終演變成了全國性的大冤獄。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再度大開殺戒。短短14年間,朱元璋利用這兩起事件幾乎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史稱“胡藍黨案”。

那麼,朱元璋為何大肆誅殺開國功臣?這裡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為了鞏固皇權。這一點,火燒慶功樓的傳說倒是沒有過分杜撰。比如開國丞相李善長。這個曾被朱元璋捧為“再世蕭何”的謀臣,最後卻被歸為胡惟庸同黨而慘遭滅族之災。

對於父皇的濫殺,皇太子朱標深表反對,曾進諫說:“陛下誅戮過濫,恐傷和氣。”當時朱元璋沒有說話。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把長滿刺的棘仗扔在地上,命太子揀起。朱標怕刺手,沒有立即去揀,於是朱元璋說:“你怕刺不敢揀,我就把這些刺去掉再給你,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殺的都是對國家有危險的人,除去他們,你才能坐穩江山。”

不得不說,朱元璋這句話很有水平。但可惜的是,朱標在37歲時就病逝,繼承皇位的重任落到了當時年僅15歲的朱標之子朱允頭上。如此一來,朱元璋更害怕那些功高震主的大臣威脅朱氏天下。

於是,痛恨朱元璋的人們,就把他殺害功臣鞏固政權的事情用文學的方式誇大,使矛盾衝突更尖銳,更富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