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為何之前卻讓他臨危受命,當越雟太守?

馬謖在劉備心目中有個重要黑點。

他是從荊州就跟隨劉備的老人兒了,州從事,綿竹令,到成都令的時候,等於是首都市長了。當時越雟高定造反,殺死了郡將,也就是越雟太守。在這種情況下,

劉備委任他做越雟太守,等於是臨危受命讓他去平叛的,可以說是非常信重馬謖了

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但是之前可任命馬謖做過越雟太守。

在漢代,郡太守的郡衙,被稱為“郡朝”,郡內官吏百姓,皆以君視太守的,太守就是一郡之君。如果說一郡太守,兩千石高官都不算大用,那什麼才算大用?

劉備對馬謖的信重,就是在越雟太守這裡,突如其來硬拐了一個急轉彎。從仕途坦蕩一路直升,突然就變成後來的“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了。

原因不好說,我只能從現有史料裡,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從史料可以看出來,劉備任命馬謖做越雟太守,馬謖滯留成都,跟諸葛亮議論軍計,根本就沒去。而越雟太守改任命了他人,也在討伐南蠻之前戰死了。

馬謖沒去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就我們能看到的最直觀的:馬謖要去的越雟啥地方,現在的大小涼山彝族地區,典型少邊窮,蠻荒之地還到處造反;馬謖本來管轄的成都又是啥地方,西南一頂一的繁華世界,劉備政權的政治與權力核心吧?

馬謖不願調任,可想而知。

因此劉備臨終留下那麼句話,一點兒不奇怪,“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說白了祖國最需要你的時候,該馬謖你上了你不上啊——不是沒才幹,你小子沒擔當。

結果這句先主遺訓一出,那真是天大的一個包袱。

所以從那往後,看不見馬謖在朝廷裡有公職,只是在諸葛亮的丞相府裡擔任幕職參軍。即便劉備駕崩之後馬謖依然得不到提拔。同樣擔任相府幕職的其他人,都是在朝廷裡領有公職,兼有幕職的。

譬如張裔:幕職相府參軍,代行相府政務;公職益州治中從事;後來進一步,幕職留守相府長史;公職射聲校尉,加輔漢將軍。

要知道蜀漢有三次大封賞,劉備稱漢中王,先主稱帝,後主登基。哪一次不是提拔一批老臣酬功,不僅提拔公職,還有授予爵位。唯獨馬謖,無論是先主稱帝還是後主登基,馬謖竟然像被遺忘了一樣,只是一個相府參軍,仍然只是一個相府參軍。馬謖難道沒功勞嗎?當然不是,原因只有一個,先主定了調子了“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當時馬謖真的很尷尬。身為一個元從老臣,竟然落到這個地步。如果不能洗刷自己的名聲,做出成績來,只要有那句先主遺訓在,他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別看馬謖在諸葛亮幕府裡做參軍,但是幕府的幕職不等於是朝廷的公職,幹得再好,朝廷升遷與他無關。那諸葛亮要是死了呢?沒了丞相也就不再有相府,幕府一裁撤他就什麼都沒了。

諸葛亮也是有心重新提拔馬謖,希望他做出成績來,為他的仕途鋪路。所以才有力排眾議讓馬謖領兵街亭的決定。這也就不難想象馬謖在街亭時的心態了,他必須要立功,而且一定要立大功,立下讓所有人都閉嘴的不世之功,才能重新洗刷自己,向朝廷內外證明自己。就是這種心態,反而促使他過猶不及,搞出街亭的簍子來。

違背先主遺訓想要起用馬謖的諸葛亮,只得殺了馬謖。

為了反駁先主遺訓,洗刷自己,兵敗身死,反而又進一步驗證了先主遺訓。不得不說,馬謖挺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