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出借信用卡後又惡意透支行為的認定

【案情】

李某與王某系多年好友,李某為經營需要借用王某名下多張信用卡使用,信用卡額度共計100萬元。信用卡由李某實際持有,但王某在出借前已將信用卡繫結微信,李某對此並不知情。兩年內,王某透過繫結微信的方式累計消費多筆,李某以為信用卡內額度均為自己消費,每月在還款期限前歸還當月賬單。後案發,經鑑定,王某累計消費金額共計80萬元。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於王某的行為構成何種犯罪存在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信用卡內財產系王某所有但因實際使用許可權變更,李某成為信用卡的實際持有人。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違背財物所有人李某意思表示的情況下以秘密竊取方式而取得財物,構成盜竊罪。

第二種觀點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本案中,名義持卡人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隱瞞其實際情況進行大額透支消費,而實際用卡人李某誤以為系其消費,自願代名義持卡人償還透支款,王某的行為已侵犯了李某的財產利益,其數額較大,其行為構成詐騙罪。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王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主要理由在於:

首先,關於李某借用王某名下多張信用卡的法律關係分析,李某在使用王某名下信用卡進行透支消費時,其中的法律關係表現為:李某實際以王某的名義在特約商戶處進行了消費,然後由髮卡銀行按照信用卡協議向特約商戶付款,此時髮卡銀行會在相應的信用卡賬戶記載為王某透支款項,到約定的信用卡還款日再由李某以王某的名義向髮卡銀行償還所欠的透支款。而刑法規定的盜竊罪的行為內容一定是違揹他人意志盜走他人財物的行為,本案中李某是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自己處分了財產,故王某的行為不可能成立盜竊罪。

其次,在本案中不論是李某持卡消費還是王某隱瞞消費,對髮卡銀行來說,均表現為王某所欠透支債務,只不過李某持王某信用卡消費的行為得到了王某的認可,故李某的行為不能認定為信用卡詐騙。但是基於雙方的約定,李某應及時償還其以王某名義所欠的透支債務,而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隱瞞實際情況進行消費,導致李某誤以為系其消費並自願償還實為王某的透支債務,故王某行為屬於詐騙行為,且數額較大,符合刑法規定的詐騙罪構成要件。

最後,關於如何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問題,關鍵在於“行為人是否實施了使他人陷入處分財產的認識錯誤的欺騙行為,以及被害人是否基於認識錯誤處分財產”。本案中王某以自己名下信用卡透支消費的行為,無論如何也不能解釋為盜走了李某的財產,而其隱瞞消費的行為導致李某產生了錯誤認識,後李某又基於該錯誤認識主動交付了財物,故王某行為不符合盜竊罪的行為特徵,屬於比較隱蔽的詐騙行為,應認定為構成詐騙罪。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範春忠)

(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