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四川資中農業的五年豐收圖景:科技水平更高 組織化程度更強 產品質量更優

小麥豐收

封面新聞記者 賈嬌

立夏剛過,四川資中縣公民鎮“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專案示範區,成熟的小麥顆顆飽滿、粒粒金黃。麥田裡機器轟鳴,麥秸飛揚,收割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兒的工夫,剛收割上來的小麥就把運輸車裝得滿滿當當。

正如小麥在初夏裡豐收一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為資中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答卷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資中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黎介紹,過去五年,資中一產業增加值由66。04億元增長到87。62億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291元增長到19444元,穩步向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邁進。

農業科技水平更高

農民挑上“金扁擔”

豐收底氣更足

公民鎮“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專案示範區內種植小麥2700畝,其中小麥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核心示範區面積1544畝。豐收時節,每天4臺收割機加7臺運輸車機械化操作,一天能收割300畝,不到十天時間就能完成整個示範區的小麥收割工作。收好的小麥再直接運輸到資中縣聯村惠民農事服務中心進行烘乾處理,最後實現訂單式銷售。

機械化作業的實現,得益於“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專案的實施。2021年8月,省縣共建“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專案落地資中,公民鎮作為全省丘陵地區宜機化改造專案唯一試點,於去年11月在示範區內機播小麥,僅僅半年時間,小麥就迎來大豐收。

“今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2860畝,較上年增加1060畝,增長58。89%,可以說是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資中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欣岡說。

一項項迭代更新的技術應用,推動農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過去五年,資中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69。18萬畝,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9。85萬畝,實施“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帶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0%,較五年前提高20個百分點,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5%,畝均增收近100公斤,實現糧油連續十七年豐收,農民豐收底氣更足了。

組織化程度更強

多種經營模式活躍田間

發展動力強勁

眼下正值枇杷成熟的時節,在位於資中縣歸德鎮的資中枇杷科技示範園裡,顆顆飽滿的枇杷垂滿枝頭,迎來成熟季。該示範園枇杷種植面積108。8畝,枇杷品種主要是大五星。

“我們果園是按照黨委政府六個統一標準化管理,今年枇杷收成比較好,果園總產值有10萬斤左右。每天能銷售4000—5000斤,均價在10塊左右,目前市場上供不應求。”陳浩然是當地的產業帶頭人,種植有枇杷80餘畝,看著今年枇杷豐收,他語氣中透露著愉悅。

枇杷豐收

據資中縣歸德鎮宣傳統戰委員、副鎮長邱發剛介紹,歸德的枇杷管理模式是按照標準化的技術管理規程,以企業業主為大戶來帶動散戶發展。目前該鎮以中歐公司進行技術託管的面積達3000餘畝,預計今年的產值達2個億以上。

過去五年,資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專業合作社564家、家庭農場1650家,發展“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業經營主體+農戶”“龍頭企業+農戶”“飛地經濟”“1+1+N”聯合經營等多種模式,實現“流轉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進園務工有薪金”,縣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21:1。

產品質量更優

在“特”字上下足功夫

綠色生產方式加快形成

5月16日,看著魚塘裡成群的鯰魚不時在青綠的水面泛起水花,資中縣鯰魚養殖協會副會長、資中五指山農旅康養生態園負責人劉建剛說起了他的養殖收穫:每片魚塘裡都有個類似水泵一樣的裝置立在水面上,從它的小口中源源不斷吐出魚塘的水,那是專門用來實時檢測水質成分的,透過標準化的科學養殖,能讓鯰魚品質更高。

“鯰魚都是魚塘裡現撈、現殺,不少遊客就是奔著鯰魚全席宴來的。”劉建剛介紹,還有去年5月新開發的香辣鯰魚乾產品,小規模鋪貨,到年底銷售額就有30萬元。

資中鯰魚

資中作為典型的農業大縣,5年來,“資中血橙”“資中鯰魚”“資中冬尖”“內江黑豬”4大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規模持續壯大,產量均做到了全省第一。同時,打造“果豬”“果漁”“稻漁”“果菜”等立體迴圈種養模式,在主要農作物90%區域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率46。5%,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資中血橙

依託農業優勢基礎,未來資中將聚焦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主動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爭創全省鄉村振興先進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