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齊宣王娶鍾無豔的故事,究竟可不可信?聽聽就可以了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征戰,霸主寶座上的諸侯像流水一樣不停輪換。如果你不熟悉齊宣王此人,那肯定知道“濫竽充數”的成語和典故,而這就是發生在齊宣王身上的事。

以愛好享樂流傳後世的齊宣王,卻因為四大丑女之一的鐘無豔當面斥責幡然醒悟,還娶她為後,可信度又有多大呢?

在儒家經典和大部分後世文人看來,歷史上的齊宣王並不算明君。與他相關的典故如“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顧左右而言其他”、“濫竽充數”和“宣王獨少一愛”,都是揶揄甚至諷刺他的。

齊宣王在儒家典籍中唯一一個正面形象的,就是《孟子》中記載孟子勸齊宣王施行仁政時,說他不忍心看人殺牛祭祀,誇他有仁德之心。不過結合孟子的目的,這誇獎就顯得非常敷衍了。“君子遠庖廚”也成了後代文人偷懶的藉口。

齊宣王早期的確貪圖享樂,否則也不會有三百人的龐大竽演奏樂團。而面對孟子的仁政宣傳,齊宣王環顧左右大臣將話題扯開,這裡的齊宣王彷彿就是逃避“開學了,作業還沒做完”的熊孩子,被儒家狠狠地記上了“顧左右而言其他”。

就連齊宣王的日常閒聊,也逃不過暗搓搓的儒家人的筆頭。同樣是《孟子》中記載,齊宣王和自己大臣討論古今君主的喜好,被懟道:人家有愛馬、愛美食、愛美色、愛賢才“四愛”,唯獨你少了“愛賢才”一愛只剩下“三愛”。

當然,也有人說這些都是儒家“欲揚先抑”的手法,把齊宣王塑造成熊孩子,才能顯示出儒家改造他有多成功。可是法家經典《韓非子》同樣也拿齊宣王開涮,成語“濫竽充數”就是出自《韓非子》的記載。可見齊宣王的“熊”在當時確實是相當有名氣的。

而齊宣王的王后鍾無豔,正是因為他前期的貪圖享樂才有“自薦枕蓆”的機會。傳說鍾無豔本名叫鍾離春,是齊國無鹽縣人,可能是太醜了所以後世訛傳成“鍾無豔”。鍾無豔究竟醜得有多慘絕人寰,才能被列為古代“四大丑女”?

史料記載鍾無豔身材粗壯得像男子,面板暗淡像漆一樣黑,脖子粗大、有喉結,鼻孔朝天、額頭下陷、雙目瞘?,連頭髮都稀拉拉得沒幾根……

這描述,如果不事先說明,肯定讓人誤以為是李逵、李鬼、張飛之類的莽漢。齊宣王又是怎麼做到將鍾無豔娶到宮中,朝夕相對的?

鍾無豔雖然醜,卻立志要嫁王侯,所以一直到四十多歲還沒結婚。後來聽說齊宣王的夜夜笙歌,就跑到他面前歷數他不顧內憂、不察外患、佞臣環伺、貪圖享樂四大罪狀,讓齊宣王羞愧難當,當即封鍾無豔為王后,以時刻警醒自己。

不過鍾無豔這些典故其實並不可信。鍾無豔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列女傳》中,而這本書的作者本身就有爭議。如果按照一些觀點所說成書於西漢時期,那距離齊宣王時代已經兩百多年了。西漢的劉向,怎麼能對史書中從未提及的齊宣王后宮知道得如此詳盡?

況且儒家亞聖的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解,難道還不如一名醜女的面斥來得刻骨銘心、印象深刻?那送所有皇帝一名醜女做皇后,豈不是上下五千年全是名君?

而《列女傳》最早是朝臣不滿漢成帝和皇后趙飛燕荒淫無度,特意寫來諷刺二人的,虛構、誇張都無可避免。所以“醜女大翻身”之類的勵志故事,聽聽就算,不必太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