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韓國地名為何與湖北重複那麼多?連首都都曾叫漢陽

韓國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之一,與日本人不同,當年韓國在接受中華文化的時候幾乎是照搬照抄,即便是“諺文”創造出來後許久,在當時的朝鮮王朝,那也是被當做賤民的文字,貴族都以使用漢字為榮。

韓國幾乎所有的地名(韓國首爾除外),都有相對應的漢字名稱,這也是全世界非常少見的。而更獨特的是,韓國地名中,有許多都與中國內地相同。

比如,韓國首爾曾經叫做漢城,而在朝鮮王朝時代,漢城叫做漢陽。而漢陽正是中國著名的“武漢三鎮”之一。巧的是,兩個漢陽,都地處漢江旁邊,因為韓國也有一條“漢江”。

在韓國東海岸,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一個是盛產松茸的襄陽,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韓國端午祭”起源地江陵。

中國也有這兩個地方,當年力拒蒙古的襄陽城,以及長江之上的名城江陵。

而這些地方有一個特點,同名的地方都位於中國的湖北省境內,除了漢江、漢陽、襄陽與江陵,還有丹陽、利川等,也都是同名的地方。而韓國大言不慚的宣稱太極拳與太極圖都是“韓國文化”,恰恰太極拳的興盛地武當山,也位於湖北境內。

相傳春秋戰國以及秦朝末年,大量來自楚國與吳越之地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而前往朝鮮半島,他們在那裡看到了與家鄉相似的山水,因而冠以故鄉的名字。而當年楚國的主體,正是如今的湖北省。

除此以外,韓國的青陽(安徽省青陽縣)、大田(福建大田)、麗水(浙江麗水)、海南(海南省)等大量地名,都與中國國內重複。究竟韓國為何要這麼做,那就非常值得深思了。畢竟韓國人搶奪中國文化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韓國面積雖然不大,還不到10萬平方公里,但是行政區劃卻相當複雜,分成一個特別市(首爾),一個特別自治市(世宗市),六個廣域市,八個道與一個自治道,以下還有73個自治市、86個郡與69個自治區。這些名稱也都延用了中國古代的名字,甚至韓國郡的長官,也都稱作“郡守”。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尚書大傳》對其含義的解釋為“朝日鮮明”。對於古朝鮮的建國存在檀君朝鮮和箕子朝鮮兩種說法。

公元前194年,衛滿發動政變推翻古朝鮮準王即位,但繼續沿用古朝鮮的國號,史稱“衛滿朝鮮”。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西漢所滅。進入四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統一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滅亡漢四郡。在西南部,百濟滅馬韓54國。東南部的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弁韓12國被伽倻所吸收,後來又與新羅融合。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三國時代”。918年,高句麗大將王建統一後三國,改國號“高麗”。

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政權改元建國,史稱“朝鮮王朝”。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世宗大王時期,王朝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諺文的發明也為國內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朝鮮王朝由於遭到後金和倭的攻擊而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19世紀後開始日益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