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三國演義》中共有十八鎮諸侯聯軍反抗董卓,正史中到底有多少?

《三國演義》中共有十八鎮諸侯聯軍反抗董卓,他們分別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縣)人,與袁紹是本家兄弟,家族四世三公,盟軍中負責總督糧草。擔心孫堅攻破洛陽,不與糧草,導致孫堅戰敗。手下驍將俞涉出戰華雄,不三合被斬。

聯軍散後,袁術回到淮南領地,又佔據壽春,得孫策獻傳國玉璽,遂稱帝建國。後被曹操聯合呂布、劉備打敗,於江亭吐血而死。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潁川郡(今河南禹州)人。反董時,手下上將潘鳳被華雄斬殺。聯軍散後,主動將冀州讓與袁紹,投奔陳留太守張邈。後來袁紹派使者見張邈,韓馥以為是謀害自己,於是在廁所內用刻書的小刀自殺了。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兗州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反董聯軍解散後,孔伷不久病死於家中。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漢室宗親。董卓退往長安後,劉岱問喬瑁借糧,喬瑁不與,劉岱攻殺了喬瑁。

曹操攻兗州時,劉岱降曹,後來命其攻打徐州,被張飛擒獲,劉備將其放回,回許都後,被曹操罷黜爵祿。(史料記載不聽鮑信之勸貿然出擊,被青州黃巾攻殺)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兗州泰山郡(今山東泰安東北)人。虎牢關前,手下名將方悅與呂布鬥,未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王匡後來被董卓部將張濟斬殺。(史料記載被妹夫胡母班和曹操攻擊而死)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聯軍散後,先擁曹操為兗州牧,後趁曹操討伐徐州陶謙時,又與陳宮等擁呂布為兗州牧,背叛曹操。曹操攻下兗州後,張邈逃出投奔袁術,路上被部下所殺。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假作京城三公書信,發檄文至各諸侯,推袁紹為聯軍盟主。董卓退往長安後,因與劉岱不和,被劉岱藉故攻殺。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紹堂兄。聯軍散後,袁紹使袁遺領揚州,被袁術擊破,敗退至沛時,被亂兵所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進攻董卓時,為與孫堅爭頭功,使其弟鮑忠攻汜水關,被董卓大將華雄一刀斬於馬下。

兗州刺史劉岱戰死後,鮑信與陳宮等擁立曹操為兗州牧,二人共擊壽張黃巾軍,鮑信拼死救出曹操,被黃巾軍所殺。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虎牢關前,部將武安國戰呂布,十餘合被呂布砍斷手腕,逃回。

聯軍散後,孔融先被黃巾軍攻擊,又被袁紹吞併,後徵召入京為官,因數次侮慢曹操,終被曹操殺害。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東平壽張(今山東東平縣)人,張邈之弟。聯軍散後,與陳宮、張邈等擁呂布為兗州牧,背叛曹操。曹操攻破雍丘後,張超自殺,張邈也在投奔袁術路上被部下所殺。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丹陽郡(今湖州市安吉縣境內)人。因曹操之父曹嵩之死遷怒於陶謙,曹操攻打徐州,劉備救援,陶謙感其義,病逝前將徐州讓與劉備治理。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曹操將獻帝遷許都後,馬騰入朝為官,後因“衣帶詔”事件被殺,馬超、韓遂於西涼起兵反叛。(正史中記載馬超、韓遂先起兵反叛,曹操後誅殺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討董路上遇到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加入,關羽溫酒斬華雄,名聲大震。虎牢關前,公孫瓚與呂布戰不數合,敗走,呂布追趕,關鍵時刻張飛迎戰呂布,救下公孫瓚,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加入助戰,又三十合,劉備加入,“三英戰呂布”,呂布敗走。

董卓退往長安後,公孫瓚令劉備為平原令後,亦回到幽州。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打敗,自縊而死,全家火焚,地盤亦被袁紹吞併。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幷州雲中(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虎牢關前,部將穆順迎戰呂布,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聯軍散後,曹操討伐呂布,張楊出兵救呂布,被部將楊醜所殺。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反董盟軍前鋒,作戰勇猛,因袁術嫉妒,不與糧草,戰敗。董卓欲與孫堅結親,被孫堅罵回。董卓退往長安,孫堅直入洛陽,於枯井中偶得傳國玉璽,與袁紹交惡辭行。

後來,孫堅領兵攻打荊州劉表,擊敗黃祖,渡過漢水,包圍襄陽,不料於襄陽城外遭到埋伏中箭身亡,時年37歲。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縣)人,家族四世三公,庶出。反董聯軍盟主,自大無謀,剛愎自用,董卓退往長安後,不敢率軍追擊。時間一久,聯軍內亂,互相攻伐,逐步解散。

後來袁紹兼併冀州韓馥、吞併幽州公孫瓚,又得青州、幷州,勢力壯大。官渡之戰中,袁紹被曹操打敗,不久病逝。曹操逐步佔據河北,將袁紹的地盤收入囊中。

第十八鎮:驍騎校尉曹操:

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董卓退往長安,曹操勸袁紹追擊未成,遂獨自領兵追擊,至滎陽遭到呂布與滎陽太守徐榮埋伏,中箭逃回。料盟軍各懷異心,不能成事,引軍離去。

兗州刺史劉岱戰死後,曹操在兗州被陳宮、鮑信、張邈等擁立主事,又在毛玠、荀彧的建議下迎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攻徐州、吞二袁、徵烏桓、並關中,雄踞北方,傲視三國,晉封魏王,位高權重,為後來曹魏政權的建立打下基礎。

事實上,抗擊董卓的關東聯軍只有十餘支,他們也不是像演義中那樣一哄而上,而是分別屯駐在冀州、河內、南陽、酸棗和豫州等方向。

冀州方向

,韓馥負責總供應糧草;袁紹與河內郡太守王匡屯駐

河內

南陽方向

,袁術駐軍魯陽;

酸棗方向

有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曹操;

豫州方向

是孔伷屯駐在潁川。

關東聯軍雖然聲勢浩大,然真正從內心裡和行動上抗擊董卓的只有孫堅和曹操。孫堅名為長沙太守,實則依附於袁術,想在抗擊董卓中憑著自己的實力建功立業;而曹操出身於宦官之後,名聲為諸侯所不齒,也想在抗擊董卓中證明自己的實力。

但是,董卓主動撤出洛陽後,關東聯軍卻置酒高會,不敢向前。袁紹命王匡進攻董卓,王匡卻在黃河渡口被董卓打敗,幾乎全軍覆沒。

這時的關東聯軍眼看到嘴的肥肉,已無心趁勢追擊董卓了。他們開始爭搶地盤,互相攻擊。劉岱攻殺了喬瑁;袁紹和袁術意見分歧,翻臉決裂;袁術不給孫堅供應糧草,還佔其治所,扯他後腿。如此等等,終於導致了聯軍的解散。